关于小学校园门口家长为孩子背书包现象,基本上鲜明地形成了两个阵营:
1.连一个书包的责任都负担不起,何谈将来能担负大任?
背书包现象,以小见大,这可被看作是“中国式巨婴”养成的一个缩影。
这种观点认为,一些家长竭尽全力地娇惯下一代,凡事包办溺爱,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会毁了孩子,使其成为“垮掉的一代”。
2.家长为孩子背个书包而已,不必上纲上线,一味放大为孩子背书包的弊端,无异于管中窥豹。
这种观点认为,父母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活动实践,让孩子逐渐认知世界、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家庭教育涵盖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仅通过替代背书包的行为,便给家庭教育进行定性(成功或失败),岂不可笑?
孩子的书包该由谁来背?背错了,后果很严重(建议精读)
接下来,谈谈我的观点:
一直以来,我都很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但我不反对帮孩子背书包。
家长为孩子背书包现象,确实有其客观、现实的原因:书包实在太重了!
其实,好的家庭教育,并不会毁在帮孩子“背书包”这件事上;
同样,不好的家庭教育,也不会因为让孩子自己背了书包,而使孩子前途光明一片。
从孩子2周岁开始,我便训练他的独立能力,以便能在入园后更快适应集体生活。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也鼓励孩子,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应该帮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种思维给孩子传递一种“主人翁”的意识,增加他在家庭中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作为妈妈,我也会偶尔“示弱”,让孩子自发地伸出援手,“扛起重任”。
孩子的书包该由谁来背?背错了,后果很严重(建议精读)
在自己的孩子上小学前,我对那些帮孩子背书包的家长,真的很不解,为什么不把孩子的责任还给孩子?
当我的孩子上小学后,我终于明白了。现在孩子的书包重量,跟我们小时候真的不是一个量级了。
所以,我也常常问孩子,“需不需要我帮你背一会儿?”但往往他都非常倔强地拒绝,坚持一肩扛起自己的责任。
看着他瘦小的身躯,驼着重重的书包,我既欣慰,又心疼。
不同研究都表明,孩子长期负重会导致不可逆的不良影响。然而,不影响孩子健康的书包重量范围是多少呢?
杭州某小学体育老师乔福存,由于在校门口值周时发现,“不少学生走路姿势有点不正常。”
体育老师的敏感性,让乔老师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他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不同研究都表明,孩子长期负重会导致不可逆的不良影响,比如脊柱弯曲、高低肩、颈肩背部的肌肉酸痛等。
学校大力支持了乔老师的课题研究,并且有3名浙师大研究生参与其中,实验过程用到的各种设备总价值300多万,这套系统曾给奥运冠军石智勇做过技术分析。
经过大半年的实验与研究,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乔老师得出结论:
书包重量不能超过孩子体重的10%。
也就是说,体重50斤的孩子,最多只能背5斤重的书包。
开学初,我让孩子称了他的书包,5.2公斤,而他目前的体重只有29.3公斤,书包重量是体重的17.75%,已经大大超出了10%的健康范围。
据我所知,他同班同学中,体重超过50斤的孩子寥寥无几,仅有的几个也是偏肥胖的孩子。
孩子的书包该由谁来背?背错了,后果很严重(建议精读)
如何解决书包超重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呢?
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家长帮忙背书包。
因此,大家在小学门口看到的,放学时孩子鱼贯而出,等在那里的家长快步迎上去,接过孩子的书包,背在自己的肩头,这样看似不合理的场景,确实是家长心疼孩子、关心孩子成长的不得已之举。
家长帮忙背书包的情况,较多出现在低年级;
中高年级的孩子,如果家校距离远的,有家长开车接送,即停即走,孩子背书包的距离近、时长短,影响较小;
如果是家校距离近的,到了中高年级,通常家长也不接送了,孩子自行上学得步行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
中高年级的孩子,虽然身高和体重有所增长,但书包的重量增长的速度往往高过孩子成长的速度。
我家孩子,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现在高年级,都是自己背书包,以下是我为孩子减负的方式:
1.给孩子挑选书包:质量轻、护脊、有辅助带
学校发的书和本子的重量是恒定的,但有些家长和孩子,喜欢选择一些款式美观时尚的书包,却忽略了书包本身的重量。
我帮孩子选择书包,第一选超轻;第二要护脊;第三要有胸扣和腰带。
孩子的书包该由谁来背?背错了,后果很严重(建议精读)
2.如何背书包,有助于帮孩子减负?
乔老师说,学生在背负书包时,书包带要调整到合适的长度,将书包的重心维持在腰部,维持在低背负状态,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
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如果使用辅助书包带更有意义,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期,肌肉相对力量的生长速度较慢,如果在腰间使用书包的辅助带,有利于生长发育。
给孩子穿软底的鞋子。因为随着书包重量增加,会造成人体重心不稳定性的增加,与地面的接触压力就会增大,此时软底鞋要比硬底鞋更能减轻足底压力的冲量,减少跟骨损伤的风险。
3.让孩子学会分类收纳,为自己减负
我给孩子买了4个文件袋,分别是:语文袋、数学袋、英语袋、综合袋。
孩子每天写完作业,分门别类地把课本、练习册、本子等装进相应学科的文件袋。
对照课程表,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这3个文件袋是常备的(为防止老师临时调课),综合袋只装第二天需要上的课本。
分类收纳的好处,除了可以剔除暂时不用的书本,减轻书包重量,还可以让孩子学会更有序地管理自己的物品,需要什么,便能迅速而从容地找到,从而养成有秩序的好习惯。
孩子的书包该由谁来背?背错了,后果很严重(建议精读)
4.水杯也是上学的必备品,而且份量不轻
夏天,我会为孩子准备较轻的塑料材质水杯(当然必须选择食品级);
冬天考虑到保温效果,则需要用到较重的保温杯,可以选择带钩环的杯子,孩子可以提在手里。我不太喜欢将杯子直接放在书包的侧袋里,因为会造成左右重量的失衡,双肩压力分担不均,久而久之,影响孩子脊柱发育,造成高低肩等。
乔老师说,适当背负一定重量的书包,也是一种锻炼,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是有好处的。
重要的事情,再次强调:书包重量最高不能超过孩子体重的10%。
最后,谈谈校园门口众生相
之所以会有人把校园门口替孩子背书包现象,与溺爱、替代包办、破坏孩子独立性,养成“巨婴”等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划等号,其实与某些家长的不恰当的行为表现是息息相关的,下面这些场景你是否见过?
1.
孩子一出校门,爷爷或奶奶马上迎上去:“心肝宝贝啊,上学辛苦啦!”一副讨好的笑脸,迅速递过牛奶给孩子,并接过书包前上肩头,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
孩子连正眼都没瞧一下长辈,一边喝着牛奶,一边和同学谈笑风声,迈着轻快的步伐在人群里穿梭,完全不理会年迈的长辈背着书包气喘吁吁;更有甚者,时不时回头嫌弃地催促:“你快一点啊!磨磨蹭蹭的”。
很明显,这是过度溺爱孩子的家长,甚至卑微地讨好着“小皇帝”、“小公主”,从孩子的表现看,长期的溺爱与包办已经起了显著的效果,若不及时纠正,还真的可能养出个不知感恩、目无尊长的“白眼狼”。
2.
妈妈站在校门口一边看手机一边等待。孩子一出校门,妈妈习惯性伸出手接过孩子的书包背上,眼睛没离开手机。孩子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妈妈,我今天在学校……”孩子有一肚子的话想跟妈妈分享,但妈妈心不在焉,孩子自觉无趣很快就闭嘴了,默默地跟在妈妈身旁。
这是忽视孩子内在成长的家长,虽然家长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妥贴,也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但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灵成长,缺乏与孩子的亲密互动,可能使孩子与家庭产生疏离感,影响亲子关系。
如果孩子青春期以后,甚至长大以后,孩子越来越不愿意与家长交流,真的别怪孩子,是家长一步步把孩子推出去的。
3.
家长见到孩子出校门,欢喜地迎上去:“欢迎回家。书包重不重?需要妈妈帮忙吗?”
孩子犹豫了一下:“我自己先背一会儿,等会儿累了再请你帮忙吧!”
“嗯,也好,你有需要,随时告诉我哦!今天在学校感觉怎么样?有什么新鲜事吗?”妈妈主动开启话匣子,并偷偷从背后帮孩子轻轻托着书包,让他更轻松些,孩子感受到肩上压力的变化,回头甜甜地笑着说:“谢谢妈妈!”
这样的家长,既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关爱,又给了孩子充分的尊重,不强行替代帮忙,把权利交给孩子。
孩子既愿意先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也不排斥在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这样的品质能令他的人生更加顺遂。
妈妈积极的与孩子互动,孩子对爱的感知,和感恩的心从他的只言片语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良好家庭教育下的亲子关系,无疑。
孩子的书包该由谁来背?背错了,后果很严重(建议精读)
因此,是否会养出“巨婴”,不在于是否帮孩子背了书包,而在于家庭教育的日常方方面面。
书包过重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家长从孩子的健康角度考虑,体现了家庭的关爱,孩子对于家长的帮助,表现不一,才是真实展现了家庭教育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