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去参加一个两天的独立营,老师为家长设立了一个群,发实时图片,向家长汇报孩子的情况。独立营的有个项目是走空中绳索,因为比较高,有几个孩子不愿尝试。其中一个家庭就着急了,在群里叫老师再逼一逼孩子,说参加独立营就是为锻炼胆量的,不进行这些项目就不是白去了么?老师很为难,说鼓励了之后孩子还不愿意尝试,老师是不能再逼孩子的。我轻轻说了一句:对陌生环境保持警觉的孩子,其实自我保护能力是不错的哦。 我说这句话,是因为我对这样类似的情况简直太熟悉了! 我家哥哥,从在我肚子里,就是个“胆小”的宝贝。那时候,只觉得他好安静好安静,在妈妈肚子里很少动,每次做胎监,都要事先做好准备,不然一定过不了关。后来我想想,应该是他胆子小,一天到晚都在努力观察妈妈肚子外面的情况,不敢大动作吧😄 哥哥出生后,就是个比较难带的孩子,对一切声音都很敏感,拉窗帘的声音也会吓到他,更别说打雷,钻机钻孔的声音了。 到了会走路,他也比较小心,不敢玩滑板车,不敢骑三轮车,怕摔跤。直到四岁才会骑三轮! 去幼儿园,别的孩子哭一周就适应了,他整整哭了一学期! 但是,我对他一直报着再等等看的态度,没有在后面催他、推他。比如说他三岁时,我带他去试听英语外教课,家长只能后排就坐,小朋友前排和外教互动,他就哭得稀里哗啦,不愿上课。我只好带他离开。一年后,他四岁,我再带他去上同样的课,他已经不排斥,觉得有趣了。 后来我想了想,应该是外教课中一下出现了两个以上陌生东西,让他感到不安全了:陌生教室、陌生小朋友、陌生语言,最关键的是,有一个完全不同于周围人的外国人!这大大冲击到了哥哥幼小的心灵。这是在他以往生活经验里没接触的事物,他不知道如何应对。而过了一年,因为幼儿园里也有外教,也开始学简单英语,在幼儿园已经熟悉的情况下,他接受了“不同人种”和“不同语言”的概念,他的人生经历里已经有了相关经验,再去外面试听外教课,陌生的因素只剩下新的环境和新的小朋友,他适应起来就容易多了。 而他同一个英语班的同学,有一个三岁多点的男孩,就是没有准备好就被父母强行报了班,结果每次来上课都哭个不停,每次都被强行推进教室。很难想象这段经历会给孩子留下什么样的记忆和感受,又会真正学到多少英语知识!父母都只信那句“孩子越早学外语越好”的话,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 所以,在孩子的个人能力、过往经历都还没发展到相应阶段,就让孩子接触过多东西,对孩子来说,其实弊大于利。 胆小虽然是与生俱来的,但只要接纳它,也没什么不好。哥哥胆小,却因此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在不少小朋友都好奇地把扣子、豆子往鼻子、嘴里乱塞的时期,他没有这样的举动;太高的地方他不随便往下跳,没把握做的动作他不轻意做。无形中也替做家长的我们省了不少心。 而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胆大”和“胆小”其实是交替出现的,三岁胆小,四岁可能就相对胆大些,但到五岁又胆小了,六岁突然又胆大起来。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过程。千万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因为大人的话,对孩子影响力太大了,一旦贴上标签,潜意识就会向那个方向发展,没法突破。做家长的,适当鼓励,多多陪伴,耐心等待。特别是孩子最怕的事物,我们千万别去强推,一定多陪伴孩子去一起完成。做多几次,孩子就会慢慢有安全感,慢慢向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