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妈永远是孩子的后盾。”

我相信这句话许多父母都有所耳熟,它经常出现在教育类的各种视频及文章中。

这句话其实从孩子小时候就已经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细想我们的孩子从刚出生到慢慢蹒跚学步,再到一步步长大成人,其中面对的一些困难和难题都需要我们这些“过来人”作为“后盾”来支持和帮忙。

比如:孩子大概在8个月大时,就已经发展出了模仿的能力,他们会参照父母的神情去判断陌生环境是否安全,把自己全然托付给父母。

可是不知你是否有发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慢慢的变得越来越不信任父母。

变得即使自己受了伤害,也选择一个人默默地忍受

而造成这些问题和原因的答案,其实你我都知道,就是我们这些所谓“后盾”的爸妈们。

极少肯定自己的孩子

社会心理学家乔治曾提过一个“镜像自我”理论:

人们通过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进行自我判断。

当收到的绝大多数是“差评”时,他们会慢慢承认这些负面评价,认定自己确实不好,从而逐步形成自我厌恶。

他们渴望被表扬,却开始习惯去贬低别人。

他们把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当成了指责,大人如此,何况孩子。

那些我们所看到经常被“差评”的孩子,他们自信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蚕食殆尽的。

记得上学时,邻居家一个男孩,成绩倒数,还常在学校拉女同学的辫子。

隔三岔五,老师就来投诉,家长就会狠揍他一顿。

久而久之,他被单独安排到教室靠墙的最后一排,大家都因害怕而孤立他。

他妈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生了你这个丢人现眼的孩子。

可这些并没有让男孩长记性,反而愈演愈烈,直到辍学,离家出走。

这就是为什么会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或者反对整个世界。

被放弃的孩子,他对世界充满敌意。

而他们内心残存的那点信心,根本不够用来改变自己。

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

父母与孩子的信任,从来都是相互的,父母给予孩子一分的信任,孩子便会拿出一分来回馈父母。

01.

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女孩告诉父亲,学校有鬼,不敢一个人去上课。

父亲没有怀疑她的话,而是选择相信,并引导孩子说出“鬼”是什么样的。

在女儿描述了鬼的模样后,父亲选择在女儿下课时间段,会一会“鬼”。

结果,父亲发现,那有人尾随女儿,他果断地报了警。

这位父亲,用自己的信任,保护了自己的孩子,避免了一场悲剧。

02.

学会放手和鼓励孩子

父母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学会减少自己的控制欲,放手让孩子做自己。

多鼓励孩子做他愿意做的事、喜欢做的事,孩子会在兴趣的熏陶中,变得独立自信,也会在父母的鼓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

好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打击、不打压,让孩子在相对轻松的家庭氛围中成长。

03.

平等沟通和交流

在与孩子沟通时,父母可以蹲下身子,平视孩子的眼睛,与他沟通。

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用平等的态度与他共同探讨如何解决问题。

当孩子感觉到父母与他的地位是同等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家长,他会更愿意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和父母形成良性的互动。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

“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

被信任滋养的孩子,眼里带着光,心中有天地,他们会带着父母的善意,去探索发现属于自己的世界。

孩子在这个世界最亲近的人就是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这一份信任,一直陪伴孩子长大,做孩子最坚实的后盾,让他有勇气和信心飞向更高的天空,寻找美好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