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选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做孩子才爱学》


关键词:太调皮捣蛋  拆卸东西


 文/云朵老师


我们都知道,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电学家、科学家和发明家,他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报、电影、电话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

然而,爱迪生在童年时代并不是老师和家长眼里的好孩子,相反,他太调皮了,据说他把几种化学制品放在一起,让佣人吃下去,希望使佣人肚子充满气让其能飞起来,最后让佣人昏厥过去。

在这件事发生以后,爱迪生家的邻居们都知道了,他们警告自己的孩子:“不许和爱迪生玩。”并且,因为这件事,爱迪生还被他的父亲痛打了一顿,因为他的父亲认为,这孩子太调皮了,只有打一顿才能长记性,才会听话,也才不会给自己惹麻烦。除了爱迪生的母亲以外,没有人知道爱迪生为什么这样做。她了解自己的孩子这样做是没有恶意的,只是方式方法出了问题,她并不认同丈夫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这样会让孩子失去探索一切事物的兴趣。

正是他的母亲能够理解爱迪生的行为,才保持了爱迪生爱观察、爱思考、爱追根溯源的天才特质。

 

其实不只是爱迪生,纵观古今中外,很多天才的天赋之所以能被挖掘,都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有一双慧眼,他们的父母能从孩子的一些看似调皮捣蛋的行为中看到积极的一面,能以辩证的态度看待孩子的行为,并挖掘出孩子的潜能。的确,表面看起来,孩子的一些行为是错误的、是应该被批评的,但同时背后也蕴藏了积极的一面,如日本的宗一郎能像狗一样嗅车子漏下的汽油,牛顿在风暴中玩耍……他们表面上是在玩耍,甚至样子很可笑或危险,但他们真正的目的却是在尝试其他孩子没有兴趣尝试的东西。如果父母对其不理解并横加指责,这样扼杀一个孩子岂不可惜。

对于孩子的行为,家长要这样看待:

1.解读孩子的行为


有位网友提到一件趣事:“邻居家7岁的孩子被他爸爸打了,原来这孩子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只受伤的鸟,将鸟绑在了炮仗上,点着了飞天,最后鸟被炸死了。被爸爸妈妈打骂完之后,父母才知道他的想法,他是想把受伤的鸟送上蓝天。

其实,不少家长在教育中也总有这样的习惯:对于孩子的行为,自己没有理解,也没有努力去尝试理解,他们还把孩子的做法归为错误的,这是对孩子教育极不负责任的做法,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能有多大的发展呢?

因此,父母要善于解读孩子的行为。父母要明白的是,孩子的行为,很多都是对他未知的一种探索,有些做法孩子甚至比大人更有技巧。父母通过解读孩子的行为,明白孩子行为的本来目的,这样便于采用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不至于因误解而扼杀了孩子的成长。


在历史上的很多天才中,在一般人看来,他们的很多行为是不可思议的。如果后来他们不能成为一个天才,他们的这些举止将永远成为别人的笑柄,更会成为他们是傻子、疯子的有力证据。

2.换位思考,挖掘出孩子“行为”背后的积极动机


法国儿童喜剧片《巴黎淘气帮》里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为了让妈妈高兴,就趁着妈妈不在家的时间,想给家里来个大扫除,结果是把家里弄得一塌糊涂,沙发被划破了,地板被擦花了,葚至家里的小猫都“不幸”被扔进了洗衣机。其实不少家庭都发生过这样的事,孩子为了讨好大人,好心办了坏事,因为他们没有生活经验,此时,我们不能责备,而是应该告诉他方法。

3.从孩子的行为中开发其潜能


孩子看似一些捣蛋调皮的行为,其实正是他们与乖孩子的区别,也是他们具备某一潜能的体现,不少天才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的父亲或者母亲能看到他们行为背后的潜能,知道那些举止是天才诞生的开始,就有意识地支持孩子的行为,帮助他们开发潜能。

总之,父母要明白一个道理:解读孩子的行为,便于更好地教育孩子,天才就是这样教育成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孩子的“行为”,去引导,去鼓励,去帮助,去发现,孩子就能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云朵老师V:syndd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