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动漫

《姜子牙》刷屏背后,藏着中国动画100年内幕

​​

封面图  | 大闹天宫剧照

来源 | 上海电影制片厂

一个值得我们知道的故事。

1984年,宫崎骏来到向往的中国。

作为如今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动漫大师,当时深受中国动画启蒙。

在他心中,那时的中国动画走在世界前列,能到此拜访荣幸之至。

可当他满怀憧憬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交流创作时,很多事情已发生变化。

上美领导对创作并无多大兴趣。

更多的是关心日本动画产业的薪酬制。

一腔热情,被浇了满头冷水。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宫崎骏失落而归,只留下一句:

“对于中国动漫,我失望至极,无以复加。”

一语成谶。

彼时人们尚未意识到,中国动画正走下神坛。

往后几十年,那份失望刻进了中国人的骨子里。

时间拉回2020。

《姜子牙》上映,掀起一阵浪潮。

此时距离哪吒燃爆国人,不过一年。

人们满目希冀,嚷嚷着:

“中国动画在崛起。”

但,与其说是崛起,我更愿意称之为——

复兴。

回望百年,这一路真不容易。

从萌芽到巅峰,从衰落到复兴,这是关于中国动画的故事。

一个足够热泪盈眶,值得每个中国人知道的故事。

01

 O N E  

上世纪20年代,国外动画火热。

传至中国,影响了不少人。

可中国动画,一片空白。

彼时南京,喜爱动画的万氏四兄弟萌生了念头:

做中国自己的动画。

万氏兄弟  图 | 矢量数字科技

时局动荡,有些人连口饭都吃不起,他们没有资金设备。

加上国外动画技术资料通通保密,只能靠自己。

有多艰难可想而知。

但万氏兄弟没怕。

他们把7平米亭子间改成了工作室,四个人挤在里面工作。

全家缩衣节食买来旧照相机,改成摄影机用。

反反复复摸索,接二连三地失败。

终于,硬是给他们捣腾出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舒振东华文打字机》。

《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万氏兄弟   来源 | 矢量数字科技

几个年轻人铆足劲,推开了中国动画大门。

此后,他们又摸索着拍出近万张画稿的动画《大闹画室》。

一个在画室捣乱的墨水小人为中国动画再添薪火。

这年,是1926。

此后,万氏兄弟一发不可收拾。

他们在那小小工作室里,试验了上万次后,研究出国外严格保密的有声动画技术。

万氏兄弟

经过十几部动画实验,拍摄了有声动画《骆驼献舞》。

中国动画,自此萌芽。

可论实力,还是落后国外一大截。

迪士尼动画长片《白雪公主》享誉海内外,而中国连一部像样的动画长片都没有。

已是资深动画人的万氏兄弟当然不能忍,便下定决心:

拍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还要比国外更高质量。

这可不简单。

时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们只能冒死躲进上海租界创作。

当时还很穷,资金一度短缺,拖欠了工作人员好几个月工资。

但没人有怨言,他们一心只想着要争口气。

原本只需要9000张画稿,他们硬是画了3万张。

片中孙悟空在与火焰山对抗,现实中创作团队也在过火焰山。

足足花了一年半时间,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面世。

这不仅仅借打败牛魔王之意鼓舞了当时士气。

更是宣告着中国动画有了与国外分庭抗礼的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铁扇公主》在日本放映时,台下有位少年入了迷。

看完之后,他成了导演万籁鸣的拥趸。

跟随偶像,少年果断弃医从画。

他叫手冢治虫,《铁臂阿童木》创作者,也是日本动漫之父。

历史就此为后来的衰落埋下伏笔。

这是后话了。

手冢治虫(右)导演万籁鸣(左)

在中国动画即将大步向前之际,战争洗刷了希冀。

早期动画片悉数被毁,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中国动画,卧薪尝胆。

当时国外已有彩色动画,国内还是黑白,彩色技术尚属机密。

这一次站出来的,同样是万氏家族。

万籁鸣儿子万国强仅靠一本载有彩色显影液配方的杂志,不断试验。

无数次失败后,总算研究出了彩色显影液。

自此,中国彻底告别黑白动画时代。

《小小英雄》《野外的遭遇》等等彩色动画呼之欲出。

越来越多动画人加入其中。

他们怀揣梦想,认真低头赶路。

无比虔诚勾勒着属于中国动画的乌托邦。

02

 T W O  

时间来到1955年。

那年中国动画凭借《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上首次获奖。

本该举国欢庆,却没人高兴得起来。

这部动画模仿苏联画风,由苏联专家指导,以至于一度被当成苏联动画。

羞愧二字爬上中国动画人心头。

一场民族化改革由此拉开帷幕。

他们把京剧揉进动画,隔年创作出《骄傲的将军》。

反响之好,让中国动画愈发笃定,这条路走对了。

国内动画创作热情空前高涨。

借着东风,承包无数人童年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横空出世。

无数动画大师慕名而至,中国动画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

有木偶片《神笔马良》《东郭先生》;

折纸片《聪明的鸭子》;

还有拍摄难度极高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渔童》等等。

不满足现状的创作者甚至想把中国水墨画搬上荧幕。

放眼世界,没人做过。

与历来动画做法天差地别,在当时看来很难。

可上美厂创作者偏不信邪。

于是,取材于齐白石名作的《小蝌蚪找妈妈》在一片质疑声中诞生。

那一群水墨晕染下的小蝌蚪,帮着中国摘下了“第四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就连日本动漫导演高畑勋也为之震惊:

“看的时候我都傻了,没想到竟然能做出这样的作品。”

他更没想到,小蝌蚪之后,还有一个让世界震撼的孙悟空。

年少喜爱孙悟空的导演万籁鸣心中一直有个执念:

要拍出桀骜、永不服输的齐天大圣。

为此,他四处筹钱,不厌其烦和别人讲大闹天宫的故事。

受尽白眼才算拉来投资,但才半年便被撤了资。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坎坷遭遇使他更加专注于这部《大闹天宫》。

当时条件相当艰苦,没有先进技术,仅仅靠的是简单的画笔。

他们把每个人物的性格、故事背景等等都分析了个遍。

每个角色都经过精心设计。

画师们跑到戏剧学校观察演员们的动作,学上孙悟空的翻云手、舞花棍。

甚至还请来“南猴王”,仔细观察孙悟空的精髓动作。

前后经过四轮设计,才有了今天的美猴王:

黄上衣、虎皮裙、红裤子、黑靴子。

勇猛矫健,神采奕奕。

画的时候,他们都对着镜子反反复复设计表情。

不仅人物角色,为使片中各色背景更加逼真,他们花了很长一段时间跑遍中国各地。

耗时耗力临摹来中国古代建筑、服饰等等。

几十个人,整整花了7万多画稿。

配音演员也没落下。

当时录音棚不像今天,只搭在一个小小阳台上。

时值夏天,棚内40多摄氏度,人待在里面热得慌。

为避免产生杂音,他们录音时还不开风扇。

这样的状态,他们得工作上一天。

皇天不负苦心人。

《大闹天宫》一举成名,在国际上拿奖拿到手软。

那个不畏强权,桀骜不驯的孙悟空把中国动画送上神坛。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03

 T H R E E  

孙悟空之后,哪吒再掀波澜。

原本作为中苏合拍片的《哪吒闹海》一度不被苏联人理解。

在他们认知里,死而复生太不科学。

加上其他原因,合拍被搁置。

直到1978年,尘封已久的剧本再度拿了出来。

这一次,是为庆祝建国30周年。

汇集了当时声名远播的动画班子。

几十个动画人,画了5万多张画稿。

一丝不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念头:

要比导演的要求完成得好。

当时为哪吒配乐的是作曲家金复载。

一贯以来,他从不批量生产,而是为每一部动画量身定做。

当时正好遇上战国曾侯乙编钟出土,他不辞辛苦跑去录下声音,为动画添砖加瓦。

耗时一年多,作为中国第一部宽荧幕动画电影的《哪吒闹海》终于面世。

不论是国内外,都赞不绝口。

在当时看来,这已是最高水准。

那年暴雨之中,哪吒身着白衣,挥剑自刎一幕,至今让人泪目。

重生的哪吒为中国动画再续巅峰。

还有那部堪称奇迹的《山水情》。

作为水墨动画,画稿都由毛笔完成。

这里涉及很大的问题,毛笔画很难把控浓淡,要使画面不突兀,就必须做到浓淡程度一致。

可想而知,画师们得花更多功夫。

不仅如此,为使片中弹琴动作更加逼真,他们请来琴师。

好几个人围着他,从各个角度画。

匠人之心,溢于言表。

于是,人们看到中国水墨动画巅峰。

峭壁之上,少年抚琴。

悠扬琴声,山间回响。

直到今天,这部全片没有对白的动画依旧令人震撼。

有人评价:“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于同中国人的耐心竞争。”

确实如此。

那个年代的动画人,心中有光,眼里有海。

他们怀揣梦想,为国人,为世界带来一部又一部诚意之作。

诸如《天书奇谭》《阿凡提的故事》《三毛流浪记》等等都花去了动画人们很多心血。

以上种种,成就了中国动画盛世,也成了许多人童年的白月光。

哪怕今天看来,也很难超越。

原本以为这光景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但没想到,很快中国动画开始走向了下坡。

04

 F O U R 

看似风平浪静的动画圈,实则暗流涌动。

作为中国动画代表的上海美影厂慢慢在掉队。

500多名员工,一年仅能出品400分钟左右的动画片。

放眼日本美国,200多名员工就能生产3000分钟。

相形见绌。

而中国动画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低龄化,以致流失了不少观众。

不仅如此,第一批动画人逐渐老去过世更是雪上加霜。

新生代动画人却始终未能独当一面。

彼时上海美影厂还遭到各种代工公司高价挖人。

比起耗费心血的原创,年轻一代更愿选酬劳优渥的动画代工。

于是,人才迅速流失,原创能力江河日下。

《黑猫警长》导演戴铁郎卷入上海美影厂利益斗争后被辞退。

也因此,这部动画片仅仅出了5集。

第五集的结尾,黑猫警长用枪打出“请看下集”,却再无下集。

内忧之下,辉煌不复当年。

国际场上再难中国动画身影。

当然,也有挣扎过。

中国进行过动画系列片的尝试。

如《葫芦兄弟》《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与贝塔》等等也成了不少人的童年。

但,这也暴露出了上海美影厂问题。

葫芦娃之所以全都长得一样,是因为真没钱了。

终究,这些耗尽了美影厂所有元气。

还是未能挽大厦之将倾。

外患实在太多。

那个曾因为《铁扇公主》而转行的手冢治虫,多年后带着《铁臂阿童木》奔向中国。

一个被国外动画割据的时代悄然开启。

日本有《哆啦A梦》《灌篮高手》等等,美国则是《米老鼠》《蓝精灵》等等。

那个时候,中国荧幕全被这些国外动画霸占。

为抢占市场,这些动画都被廉价转卖到中国。

以至于中国本土动画企业的生存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动画都被别人甩在身后。

能拿得出手的作品屈指可数。

被逼到无路可退的上海美影厂做了殊死一搏:

迎合市场,创作《宝莲灯》。

这部动画被寓以中国动画翻身仗。

但都没想到,这仗还是打输了。

1200万的血本,学着好莱坞拍摄。

请来姜文、陈佩斯等人表演。

还请来刘欢、李玟、张信哲演唱主题曲《天地在我心》《想你的365天》《爱就一个字》。

上映之后,少年沉香,劈山救母,成为一段佳话。

但也仅止于此。

沉香救出了母亲,却没能拯救中国动画。

各种烂片还是横行霸道。

上海美影厂于上世纪最后一年走向沉寂。

再往后,本土动画越来越低龄化,再难出佳作。

各种劣质和只为赚钱的动画层出不穷,把人们信心打击了一次又一次。

中国动画,走下神坛。

05

 F I V E 

多年的销声匿迹使得国人对中国动画丧失信心。

每每提及,偏见颇多。

人们给中国动画贴上了标签:低龄、幼稚,烂。

那时的动画,对于经历过动画巅峰的人而言,简直不堪入目。

各种烂梗,各种无厘头污染着人们眼睛。

大家更愿意为国外动画买单。

复兴何其艰难。

但幸好,匠人未曾离去,只是还在探索。

《蓝猫淘气三千问》率先撕开一道口子,为少年儿童普及各种知识。

《我为歌狂》推陈出新,令人眼前一亮。

《围棋少年》接踵而至,动画市场题材开始多元。

由作家余华担任顾问的《虹猫蓝兔七侠传》成了无数人童年的白月光。

还有那部七年磨一剑的《中华小子》,一举拿下多个频道收视冠军。

国际动画节上也声誉满满。

中国动画人在贫瘠土壤里孕育着希望。

一个叫饺子的医学生带着这份希望转行开始做动画。

凭借一部《打,打个大西瓜》在网络上声名大噪。

看过的人每每提及,都会连番称赞:“牛!”

而作者本人自此沉寂,不是消失,而是酝酿着更加牛逼哄哄的作品。

这期间,其他动画人也没闲着。

《我叫MT》《罗小黑战记》等等网络动画相继诞生。

《大鱼海棠》《大护法》《白蛇:缘起》纷杳而至。

2015年,《大圣归来》横空出世。

大圣身披银甲,手持金箍棒,拼尽全力扫除那层笼罩很久的阴霾。

9.56亿票房,成了中国动画一个丰碑,像是在告诉人们:

中国动画归来了。

彼时那个叫饺子的年轻人正卧薪尝胆。

两年时间里,他改了66版《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剧本。

对于动画要求,极尽苛刻,

哪吒的设计稿,改了一次又一次。

全片特效镜头高达一千多个,每个都不含糊。

申公豹变脸那个镜头,制作了很多个版本都不如意,甚至吓跑了制作人员。

其他人也经常被饺子的严苛逼疯。

由于经费问题,他自己还身兼多职。

这样艰苦的条件,很多人都在咬牙坚持。

2019年,魔童降世。

上映仅4天,票房达8亿。

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燃爆无数国人。

多年前,孙悟空和哪吒把中国动画送上神坛。

多年后,还是大圣和魔童把中国动画拽出低谷。

看着如今光景,我仿佛看到当年的先辈。

遥想当年,尽管那时技术落后,可先辈们一腔孤胆,创作了一个中国动画巅峰。

说到底,更重要的是那颗心,赤诚热烈的匠心。

如今,中国动画人才真正从先辈手中接棒。

而我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先辈的匠人精神,续写先辈传奇。

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世界提及中国动画,一定会竖起大拇指说上一句:

“中国动画是真的牛!”

*图: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近期文章

到连云港和镇江,一定要尝尝的那些美食

​​#旅途中的美食#期待了好久… 阅读更多

4 年 ago

外卖我只想吃这只鸭!

​​ 每当临近下班的边缘 肚子… 阅读更多

4 年 ago

穷人养的起柴犬吗?配吗?

​​很多人都觉得养只柴犬是身份… 阅读更多

4 年 ago

柴犬幼犬都有黑口罩吗?能褪掉吗?

​​最近有家长和我反馈说买柴犬… 阅读更多

4 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