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被困在系统里的日本动画人
喜欢二次元的你们,不可能没有了解过日本动漫行业的相关轶事,也应该知道日本动画人是一种何其“卑微”的存在。
譬如网上流传的这个描述,在作为学徒的那一到两年时间里,动画人不仅没有任何薪酬,甚至还需要垫资维持生计,而且干也是最脏乱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活。
另外,依据行业权威媒体三文娱的报道,我们甚至可以知道大多数日本动漫人的年薪还不足26万元(日本人平均年薪在33万左右),而其中还有8.3%的工作者年薪低于6.5万—
为什么会造成此等困局?
过去多年以来的业界共识是:这一切都是手冢治虫惹的祸,是因为这位被誉为日本漫画之神的人所开创的“廉价TV动画市场”所导致的行业悲剧。
而上述看法的起源也指向了另一位日漫大神“宫崎骏”,自30多年前道出上述指责开始,业界便将其奉若为嚆矢,而手冢治虫也自此被视作为”瘟神“(业界流传着“手冢治虫瘟神论”)。
人们都不约而同的认为,是手冢治虫的作为,让日漫工作者困在了系统里头,活成了卑微的模样—
不过问题来了:这真的是手冢治虫惹的祸吗?还是说这只是宫崎骏的偏见呢?
其实就在最近,一位名叫中川右介的日本评论家便给出了另一番迥异不同的说辞,他发表了一篇名为《造成动画业界低薪的元凶是手塚治虫吗?我所见证的意外真相》的文章,并试图为漫画之神正名—
此事目前已在日漫行业掀起了激烈的讨论,有人称之为“迟来的正义”,而有的人则认为他在抹黑宫崎骏。
今天这期内容我将详细解读中川右介的核心观点,好让各位能够更深入了解宫崎骏和手冢治虫这两位大师。
02是宫崎骏错了,还是手冢治虫惹的祸?
正如前文所说,中川右介的这篇文章是一面倒向手冢治虫的,而字里行间也没少予以宫崎骏“认知偏差”、“事实认定错误”等等谴责。
这似乎是一个沉冤得雪,屠龙勇士高举宝刀的励志故事。
但不好意思,在通读全文后,我还是认为中川右介犯了一些常识错误,而这些错误都无一例外的用作对自己观点的支持。
就比方说他在文章重点抨击的宫崎骏的这番话—
“因为手冢治虫以每集50万的价格开启日本第一部电视动画《铁臂阿童木》,才产生了后续动画制作费用过低的这个问题”
在中川右介看来,如上评判完全当属宫崎骏的事实认定错误,于是他进行了一番真相补充。
而依据补充,我们知道了手冢治虫创办的虫制作当年只是表面上说过“55万日元每集承接《铁臂阿童木》”(宫崎骏确实说错了,是55万不是50万)的事情,但后来经过深入评判后,最终将价码确定成155万日元。
不过即便如此,如上费用相对于宫崎骏所在的东映动画创作的荧幕动画来说也是杯水车薪的存在(一般的荧幕动画每分钟费用高达82万日元,折合成25分钟的电视动画,费用大概为2000+万日元每集)。
也就是说,当年的手冢治虫将动画制作费用下拉至十几分之一,可谓为白菜般的存在了—
不过中川右介又补充道,哪怕虫制作收费便宜,但手冢治虫从未亏待员工,相反还给他们支付远高于行业标准的薪酬,让他们在小汽车仍属奢侈品的年代已经做到将虫制作停车场停满的能耐。
但问题来了:为何如此廉价的收费,还能让全体员工过上小康生活呢?
中川右介给出的答案是“版权的贩卖”,手冢治虫借《铁臂阿童木》的海外版权和衍生品收入完成了致富,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不仅不是日本动画人低收入的元凶,他还是百年一遇的好老板!
随后中川右介还罗列了后续涌现的模仿手冢治虫创作方式的动画公司(如TCJ和宫崎骏所在的东映动画),但有意思的是,这些模仿者不仅未能重现虫制作的荣光,部分者甚至还遭到了委托方的压榨。
同样是TCJ动画公司,他们在制作《8号英雄》的时候不仅只能拿到低报酬,而且作品版权也不归他们所有。
随后相类似的合作模式在日漫行业遍地开花,包括动画制作公司也开始采取外包工作制(核心内容由自家员工把控,其余部分则由外包公司来创作)。
而在中川右介看来,这才是“日本动画人卑微”的开始,拿着外包的经费,却操着版权原创者的心—
中川右介罗列上述经过,目的就在于“洗白”手冢治虫,他想让世人知道漫画之神对员工的慷慨,也想要我们清楚所谓的卑微业态也只是后来者所导致的,与手冢治虫压根就不存在任何关系。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毕竟归根结底TV动画之路是手冢治虫开辟的,也是他在一进场的时候就进行了“压倒性定价”,用一个极端低廉的价格来阻隔了竞争对手。
同样是他借《铁臂阿童木》的IP衍生模式告知了世人“着眼长远收益”的可行性,于是乎日本动画行业也悄悄的发生变革了—
03日本动画行业的变革
对于投资者和动画公司来说,他们摆脱了原有的“大投入,大风险,大回报”的传统荧幕动画创作机制,转而寻求到“低成本,低风险,用IP衍生品获得高额回报”的发展方向。
他们清楚哪怕制作经费仅有荧幕动画的1/10,但电视观众根本不会介意,只要动画IP能够赢得观众喜爱,那前期再多的汗水投入,也都能够轻而易举的收获回来。
而对于动画制作人来说,因为外包模式的盛行,入行的门槛也被大大降低,而光芒万丈的手冢治虫也如同黑夜的灯塔般指引着动漫喜好者完梦的方向,于是也催生出了一批又一批人才的进入—
上述这片“繁华”都是手冢治虫带来的,而一切的市场行为也都离不开“供求关系”的影响。
说白了,随着越来越多人才涌进日漫行业,越来越多的动画制作公司在日本创办成立,那对于制作方来说,他们的叫价能力便会越发羸弱下去。
是的,作为破局者的手冢治虫或许能够保留《铁臂阿童木》的版权(当年的电视台也没有版权贩卖的意识),而作为虫制作公司的员工也能够享受丰厚的薪酬待遇。
但对于后来者来说,他们碍于竞争的白热化,也就不得不在掌握着垄断地位的电视台面前越发卑微,他们需要支付更大的制作费用,同时也失去了继续享有作品版权的机会。
但他们没得选择,哪怕需要承受亏损,但也好过在声名狼藉的阶段悄然死去,并且他们也坚信着只要作品能够成功,那未来的议价话语权才能够转移到自己的手里。
同理,动漫制作人也在越发激烈的行业态势中选择了远低于平均工资的收益,因为他们坚信未来一定能够成长上去—
如此说来,我们还敢说日本动漫人的“卑微之路”不是手冢治虫开启的吗?
另外,中川右介在文中抨击到的:“宫崎骏你别搞错了,东映之所以放弃了部分长篇动画的制作,完完全全就是东映为了转型电视动画的内部行为,而不是手冢治虫的影响”这番话,我相信各位也能够清楚是何其错误的存在了。
手冢治虫就如同坠入宁静湖面的那枚石头,而随后的一连串变动都是因此而激荡起来的涟漪啊,怎么会没有影响呢?
04手冢治虫的颠覆和宫崎骏的坚持
当然,如果我们用现代商业理念去评判手冢治虫功德的话,那他便是所谓的“颠覆式创新者”,是他的出现让电视动画成为了可能,也是他让IP运营成为了深入人心的东西。
他既扩充了二次元的受众群体,也让动漫创作从神坛下放到了民间,如同普罗米修斯的盗火预言一般,普惠苍生。
所以从宽泛的二次元角度来说,手冢治虫并没有错,也对得住他那“神之手”的名号—
但是,作为长久以来的手冢治虫创作理念抨击者的宫崎骏也同样有着自己的道理,他常爱说这样一番话—
“虫制作的所有作品我都不喜欢,不仅不喜欢,而且很不以为然……手冢治虫迄今的所言和主张全部都是错误的”
作为一名早期入局的荧幕动漫人,宫崎骏一直以来都有着自己的艺术坚持,他能够数十年如一日的耕耘在动画创作最前线,也能为一部让自己满意的作品的产出而呕心沥血数个年头以及毫不在意天量资金的注入。
对于宫崎骏这样的艺术追随者来说,廉价的TV动画必然就是亵渎,而手冢治虫所推行的“先投入制作廉价动画,再用IP致富”的手段,与其说是动画创作方式,还不如说是商业运营手法。
他们或许能够赚个大钱,但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钱不就是一样俗套的事物吗?
事实上,曾作为《高达0079》的作画监督并在虫制作工作过的著名漫画家安彦良和也曾如此鄙夷过手冢治虫的TV动画之路—
“只是粗制滥造的动画侥幸得到观众的喜好罢了,我们非常清楚,那位一直行走在动画片‘正途道路’的宫崎骏是无法原谅我们这群人的”
在安彦良和眼中,宫崎骏才是正道的光,而他们曾经的作为也只是在接受嗟来之食而已。
那如此说来,宫崎骏又岂会接受手冢治虫的那一套呢?
0505.尾声
了解了上述内容我相信此刻的你们一定会有这样一个感想:“原来‘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对错’这句话是对的”。
但没有对错可不代表没有高低,或许这个优势只是短暂的,但对于如今的日漫行业来说却能起到至关重要的警惕。
单纯的低工资和低制作成本并不能作为日漫制作人被困在系统里的证据,因为那是市场的活力,也是人们对这个行业充满希冀的表现,于是他们舍得承受前期的压力和资金投入去换取未来可期的回报。
但如果一个系统长期被廉价锁死,在持续多年时间中都未能产出多少新番佳作,而动画公司却依旧保有假大空的期待,以至于被吐槽“日漫药丸”都仍在按照原有的路径发展。
那我觉得这才是日本动画最大的悲哀,也是日本动画人被系统困缚的悲凉体现—
而很显然,如今的日漫行业便是如此,而站在这个现实基础再回味宫崎骏在70岁那年,接受记者访问他对手冢治虫评价时的这番回答,你们又是否有别样的滋味呢?
“如今的我已经是比六十岁去世的他年长的人了。对于年纪比我轻的人,我不必多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