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都来了,点个关注再走呗~———————————————————————————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每个孩子从小都会被教导:见到亲人要问候,遇到邻居要打招呼,碰到老师要问好。

于是大部分孩子就会带着小奶音,含糊不清的问好。

还有些孩子会害羞,经过家长鼓励才愿意交流。

但另一些孩子不仅不能问好,甚至在学校或某些场合,一句话都不说。

家长就会奇怪,孩子在家还好好的,伶牙俐齿的呀,为什么到了外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呢?

这种情况可能是选择性缄默症,焦虑障碍里面的一种,表现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一言不发,例如学校,但孩子的言语功能是正常的。

孩子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安静一点是正常的,面对不熟悉的人和环境的确需要一个适应期。不过也有几种情况,需要家长留意并辨别。

01 分辨

一、内向与焦虑障碍

孩子不与人打招呼,家长通常都会解释说:“孩子有点害羞,有点内向。”

内向是人性格中的一种特质,和外向相对,没有好坏之分。内外向性格的形成取决于先天气质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

而焦虑障碍是以不安和恐惧为主的情绪障碍。

这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在,情绪和注意力上。

情绪方面:

内向的孩子在外面,虽然不爱讲话,但一般在家长的要求下,还是会问好,情绪并没有很大的起伏变化。

同样的情况下,有焦虑障碍的孩子情绪会很大,感到害怕不安。如果家长不理解,硬要孩子问好,他会哭闹甚至产生更多不良情绪。

注意力方面: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注意力方面:

内向的孩子刚去学校,心里虽然有些害怕,但会安静的四处观察,看看老师、同学,看看黑板、天花板,上课时还是能专心。

焦虑的孩子刚到学校,身边没有熟悉的人,恐惧和不安会被放到无限大,哭闹吵着要家长。好不容易安静下来也无法上课,警惕的眼睛无处安放,紧绷的状态无法放松。

二、焦虑情绪与焦虑障碍

有焦虑情绪的孩子虽然焦虑,但还是能自我控制。

就像上面讲到的,孩子刚去学校,多多少少有些焦虑情绪,害怕呀谁都不认识,会想:“后排的同学个子好高啊,会不会欺负我?”

孩子心里会假设各种可能出现的危险状况,同时也会想出应对方式来处理焦虑的情绪。

单纯只是偶尔的焦虑情绪,也会发挥好的作用。考试前,孩子的焦虑:“万一考不好怎么办?” 会成为好好复习的动力。

焦虑障碍的孩子因为焦虑情绪太强烈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会又蹦又跳、哭闹着找家长,试图通过这些行为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

如果这个时候,孩子表现的焦虑而无法安静复习,多半是焦虑障碍在作祟。他会烦躁、无法集中注意力、坐立不安、哭闹等等。

三、言语障碍与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有时会被误认为言语发展障碍。

但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言语功能发展完好,在面对熟悉的人和环境,对话沟通流畅,只是在学校等特定的场景一言不发。

02 焦虑障碍的分类

一、分离性焦虑障碍

要离开自己的家长或者依恋对象时,产生的过度焦虑。

比如:知道奶奶要回老家了,会伤心发脾气,没有奶奶陪伴就不睡觉;不愿意上学,很担忧不幸事件会发生(儿童绑架、走失、亲人住院或被伤害);反反复复的做与离别相关的噩梦。

生理上可能出现:腹痛、心悸等症状。

二、恐惧性焦虑障碍

儿童对某种对象或处境过分的害怕,并且极力回避。

例如:恐惧坐飞机、乘电梯,害怕某种动物、血液、高处、空旷地区、学校等。

儿童在恐惧时,常表现为哭闹、发脾气、发呆或黏人,导致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如果少接触恐惧对象则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

年龄大些的儿童明知恐惧的对象没有危险,但仍会害怕。

三、社交性焦虑障碍

选择性地与熟悉的家人和小伙伴保持正常的交往,但是对陌生孩子或大人感到害怕或回避,导致社会功能失常。例如:选择性缄默症。

这类孩子经常对自己有消极的想法:怕自己说错话或行为愚蠢、当众出丑或被同伴拒绝。

年幼的孩子意识不到自己是因为环境陌生而产生不安,他们会表现出:不肯离开父母、见人就发脾气、拒绝与朋友玩耍等等。

以上三种焦虑障碍常见于学龄前儿童。

四、广泛焦虑障碍

表现为持久、过分和不现实的担心,没有特定的对象和情境。

在同样的环境中,比其他孩子更过分的在意自己的成绩、表现、家人的安全等。

而且这种担心是很难转变的,会影响他们的生活、社交和学习。

五、惊恐障碍

反复出现的恐惧发作,属于急性焦虑发作,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窒息感、心悸、出汗、濒死感。

伴随着这些症状,孩子当时还会有“要疯了”、“要死了”的想法以及其他失控的感受。

可能没有特定的诱发原因,有些会在有压力的场合爆发,比如:人多拥挤的地方。

本期关于儿童焦虑症的内容先介绍到这里,后续还将推出焦虑症的预防及治疗等知识。

文章原创,严禁抄袭,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特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