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理论知识研究的缺失,我很少谈到关于营养方面的话题,但这方面对于有追求的严肃跑者来说其实非常重要。毕竟适当、及时的营养补充才能发挥最佳的训练效果。我为什么不去研究呢?那是因为我是出发于业余跑者本身的特点来理解这个话题的。在我的观念当中,我是比较认同大众业余跑圈流行的那句话:跑步是为了更好的吃喝。当然,凡事都要有一个度,这是把握吃喝的重点。
经常有学员和跑友咨询关于饮食营养方面的问题,我的建议都是让他们以家庭习惯为主,不用为了跑步刻意调整或控制饮食。今天,再一次以我自己的经历和经验谈一下关于吃喝的问题吧。
我算是一个标准的“饭桶”。前天(本周二)出差回来,午餐和晚餐都是在外面吃的,没有喝酒,按正常习惯各吃了五碗米饭,一天加起来一共吃了十碗米饭。碗的大小?正常广州餐饮业的标准吧。加上早上吃了一个肠粉和粥,我当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貌似很多。会不会很吓人?哈哈,有点尴尬地笑了一下。
在2015年没有跑步之前我的体重一度达到了72公斤。2017年3月份开始到现在,我的体重就一直稳定在60公斤左右。体脂率在这几年间也从16.5左右降低到目前的14.5左右这样(按有品体脂秤的标准)。我的饭量,更是保持得稳定,每顿三碗保底、五碗封顶,只要愿意去吃,都是这个标准。所以,每次听到有人说不能吃太多米饭、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记得2017年看过一些理论,说不吃碳水能跑更快。我当时只能默默地在看着我的电饭锅,不知道怎么安慰它们才好。
按我的职业习惯,当然也会简单了解一下运动营养方面的理论知识。所以,我的饮食习惯基本上都是遵循糖原、脂肪和蛋白质三大元素达成平衡的原则。我能理解,如果单方面的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会容易形成积聚而转换为脂肪,从而让人体发胖,这想必是很多人抗拒摄入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原因。
其实导致糖原积聚有多方面的因素。代谢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每天消耗的热量单位数(卡路里)是否能大于所摄入的热量单位数(卡路里)。如果我们可以规律的保持稳定的运动习惯来维持基本的热量消耗,譬如像我一样,习惯慢跑、并同时保持一些基本的无氧力量训练来提高个人代谢能力,每天摄入和消耗的热量比例就可以达到均衡,那么糖原积聚转换为脂肪的可能性就几乎为零。这就是我可以放心大胆的、随心所欲的吃米饭的关键所在。
按跑量来区分,我每个月的数据比较稳定,大概300公里左右。跑步前期,因为跑力比较低,当时的运动量每周在8个小时以上。2018年开始,训练时间就稳定在了每周7小时左右。现在呢,同样单月300公里的距离,每周也就是6.5个小时。其间,我极少进行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和长距离训练,基本都以有氧跑为主。力量训练,除了每次跑后的5-10分钟技术动作练习以外,一个月会专门安排三次40分钟的基础力量专项练习。
所以说,最近几年我的热量消耗单位数都是比较稳定的,而且,代谢能力也在稳定的力量训练后逐步提高。上周,我做引体向上,发现自己竟然可以拉6个了。这和2016年我一个都拉不上去的水平相比进步非常明显~。
曾经有过一段完全戒酒的日子,大概八个月吧,然后恢复了啤酒。但对白酒到目前为止依然抗拒,不是特定情况下,绝不会主动去喝。测试体会过三次,发现每次喝白酒以后,第二天肌肉反应异常酸软无力,根本不能正常跑步。喝酒过程的快感掩盖不了不能正常跑步的痛苦,所以,现在谁让我喝白酒,我都会跟他急。当然,我在酒后24小时以内都不会去跑步的。同时力量训练后的24小时以内我也不会去喝酒。这是一个基于对酒精留存身体的代谢时间和酒精对肌肉纤维形成的不良作用原理的理解。
在蛋白质的需求上,我不会刻意去选择,大部分是以鸡肉,牛肉和鱼虾这些动物蛋白补充为主。强度跑动和力量训练后会偏重于方便购买的虾或牛肉。其他就没有特别的爱好了。我从来不会以冲剂类的蛋白粉来补充蛋白质,在我的认知中,以我的训练强度和作为业余跑者的需求,不需要额外的辅助品来补充。至于蔬菜水果的摄入,对于广东人的习惯来说,不说也懂。
这样说吧,我是非常满意目前的身体状态的。穿衣显瘦、脱衣见肉,貌似这样形容我也对。虽然离八块腹肌的目标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但起码,现在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偶尔喝点小酒,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按我的经验去总结一下哈,其实呢,人体的健康营养需求对每个人都是非常公平的,离不开糖原、脂肪和蛋白质三大元素。但我们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特定习惯就决定了对这三大基本营养元素摄入的不同比例。不能为了控制而控制,而是要遵循科学自然的发展,尊重人体的自然规律,把握好自己的生活习惯才是重点。
我的建议哈:不要为了跑步而刻意改变饮食习惯,而是要通过跑步来改善身体状况形成合理有效的饮食习惯,主次关系要分清楚哦。也就是说,只要你合理自然的去跑步,身体就会越来越好,吃喝玩乐也就可以随心所欲了。明白我的意思吗?
文/小聂教练 欢迎关注“小聂跑法”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专业跑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