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千与千寻》的人,几乎都忘不了水上列车这段。

故事中,千寻乘着单向行驶的“海原电铁”代白龙向钱婆婆道歉。茫茫的海上夕阳西下,车上的乘客安静而透明,远处浮现露出水面的陆地与房子,站台上一个孤单的小女孩,落寞地看着列车远去。

这是影史上一段极著名的“反高潮戏”,是宫崎骏区别于其他导演的经典一例。它如此美丽,却又流露着哀伤。

关于水上列车的灵感源头,十几年来众说纷纭。国内外一些景点常常被当做水上列车的原型宣传,这些景致当然也很美,但却无法解释动画中的哀伤从何而来。

而真正的答案,我之前在微博写过:“海原电铁”的原型,应当是1959年被海水淹没的名铁常滑线。

再放一遍对比图:

1959年9月26日,日本本州东部迎来了台风“薇拉”,这场明治以来日本最大的台风灾害无情袭击了伊势湾一带,因此又被叫做“伊势湾台风”。

堤坝决口,海水倒灌,无数家庭流离失所。名古屋贮木场成堆的木材顺水入城,撞毁大量建筑。36135座房屋倒塌,4697人死亡,401人失踪,38921人受轻重伤。21条船舶被直接掀回海岸,其中包括7艘远洋巨轮。

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日本人,都对这场灾难久久不能忘怀。井上靖为此写下小说《倾泻之海》;1976年,以伊势湾台风为主题的电视剧《血色命运》播出,故事里的一家人因天灾而彼此失散,女主角山口百惠在剧里哀伤地吟唱:“只剩孤单一人的我,如今身在何方?同样形单影只的你,我还在苦苦找寻。”

而穿行在名古屋附近的名铁常滑线,也是蒙难的一员。这条本是沿海而行的的铁路在台风后被海水淹没,电柱全部倒塌,经过名古屋铁道公司的抢修,设立单向行驶的临时线路,刚好对应锅炉爷爷口中“海原电铁”有去无回的设定。

而常滑线曾经使用的3400系电车,也与动画中的海原电铁高度相似:

(感谢网友@Rosen-Ritter慷慨供图)(感谢网友@Rosen-Ritter慷慨供图)

并且,当年水灾之所以如此惨烈,除了伊势湾台风异常强劲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受灾区域的土地多为填海造陆,有些干拓地甚至低于涨潮时的海平面,一旦堤防决口,就会被顷刻淹没。这是大自然对人类所作所为最严厉的警告。这样的史实,也贴合了琥珀川被填埋的剧情。

在之前那条微博下面,很多朋友也发现了更关键的一点:锅炉爷爷给千寻的车票,是40年前用剩的。千与千寻于1999年开始筹划,2001年上映,而1999年的四十年前,正好是台风发生的1959年。

(关于年份的秘密,最早发现的应该是知乎答主“渤海堂主人”,他还分析了常滑线各站与海原电铁的对应关系,非常精彩,推荐去看!)

综上,我觉得水上列车剧情处处在暗示曾经的台风之祸,并一度认为宫老在这段主要想表达的,是对灾难和亡灵的悼念。

但在调查了更多资料后,我改变了想法。并决定写下这篇长文来阐述我的新发现——

宫老在这一段确实寄托了对死者的哀悼,但绝不仅止于此。

他更想表达的,是面对苦难也绝不低头的勇气,是对生命的祝福和期许。这也更贴合《千与千寻》最核心的主题。

因为名古屋铁道,是这场灾难中为数不多的奇迹。当时在这条铁路上发生的许多事,哪怕从今天来看,也让人感到振奋。

作为一条连接爱知县常滑市和名古屋市的铁路,常滑线曾被灾害阻断的,是以下八站路程:

聚乐园站,名和站,柴田站,大同町站,大江站,道德站,豊田本町站,神宫前站。

台风当夜,大同町曾有包括乘客和铁道员在内的15人被困在站内,后来他们协力打破天井,一起逃到车站的屋脊上,全部幸免于难;

台风过境,大江站附近的民房被水淹没,停在站边的电车却因地势较高得以保全,于是灾民们扶老携幼纷纷搬了进来,常滑线车厢成了他们临时的家,一直住到线路要重新开通了才搬出来。从电车里搬走的那天,他们一齐站在月台,跟铁道员说“谢谢”。

灾后统计伤亡时人们发现:在那个山哭海啸的命运之夜,因为名古屋铁道和沿线居民的团结互助,除了在宅的四名员工不幸遇难之外,当时在电车线上的乘客,站长,乘务员,没有出现一名死者,所有人全部生还!

不仅如此,在海水阻断线路,又没有大型机械的艰难情况下,名古屋铁道的员工数个日夜不眠不休,硬是用人海战术铺出一条全新的临时轨道。在名古屋南部哀鸿遍野的泽国里,唯有常滑线以劈风斩海之姿飞驰于水面,给那些因家园被毁而深感绝望的人们,送去温暖和勇气。

小时候第一次看水上电车片段时,大多数人并不能感知其哀伤,只觉得这个电车特别可爱,使人感到安心。这种感觉也是很对的,它并不比哀伤层次低。

在之前的动画中,千寻想去往一个目的地时,往往要在玩命的边缘徘徊,看得人惊心动魄。

这是她第一次去找锅炉爷爷:

这是她第二次去找汤婆婆:

而到了坐电车这里,一切却安宁得像一场旅行。这种奇妙的安全感,是海原电铁展现给观众的,也是当时常滑线展现给灾民们的。

写到这里,不得不再感叹一下老爷子的厉害之处:

在看影片时,你未必知道它所对应的灾难之悲惨,却依旧能从中感到悲伤;

同样的,你未必知道这趟电车所承载的意义,却依旧能从中感到温馨。

此段铁道佳话虽然没在动画中得到体现,但对于这种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精神,宫崎骏显然是十分欣赏的。他甚至直接在故事的另一段里表现了这种精神——

千寻想要拔出卡在河神身上的刺时,汤婆婆破天荒地没有使用魔法,而是号召所有人一起以拔河的方式帮助千寻。平时各怀鬼胎的油屋妖怪在这里团结一心,构成了全篇最激励人心的场面之一:

这样看来,“海原电铁”就不再仅仅是一条承载哀思的“幽灵列车”,跟在水面奔走不息的常滑线一样,它是生命之火,是希望之光。

如果没有这趟电车,千寻就无法在钱婆婆那里替白龙取得救赎,坊宝宝不会获得成长,无脸男也不会找到安身之所。如果说列车里透明如幽灵般的乘客是作者对亡魂的悼念,那水上列车本身,就是宫崎骏对生者永恒的鼓励。

再来说说笔者对无脸男身份的分析。

因为还有“暴走吞人”,“送金子”等桥段,无脸男未必百分百对应台风中流离失所的亡魂。但宫老在一定程度上,有在这个形象中倾注他对遇难者的纪念——

动画对伊势湾台风的参考,并不是从水上列车才开始。其实从腐烂神造访油屋的那个雨夜,就已显露端倪。

油屋的雨,从千寻来的第二天傍晚开始下,随着天色渐黑变成大暴雨,油屋陆地变泽国;

而伊势湾台风是何时在日本上陆的呢 ?

同样是傍晚。

傍晚6点,台风在和歌山潮岬上陆,携裹狂风暴雨,名古屋陆地变泽国。

玲曾对千寻说:“这里一下雨,就会变成海”。

这个说法很奇怪。

再大的雨,也只能累积成湖,怎么会变成海呢?何况那片所谓的海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根本就不像海。但如果是台风带来的海水倒灌,那一切就说得通了。

很多影评认为,油屋所在的世界是单一的鬼界,个人以为并不准确。

油屋世界的设定复杂而严谨,对众生灵有明确的等级划分。

油屋外围的美食街,卖的全是低档的庶民小吃,是用来招待鬼魂的。鬼魂的形态是一个个半透明,看不清脸的宽大黑影,称得上名副其实的カオナシ(无脸)。无脸男若摘下面具,电车乘客若没了衣服,应当同属于他们当中的一员。

夜晚降临,鬼魂出现夜晚降临,鬼魂出现

夜晚降临,鬼魂出现

而油屋是妖怪开的澡堂,是用来招待神明的。跟一到夜晚就自动出现的鬼魂不同,神明不属于这个世界,只是坐船来此享乐。

油屋里有豪华浴室和高级料理,明显比庶民美食街高一个层次。鬼魂不可以进入这里,所以无脸男一直被挡在油屋外面的红桥上。

一个发现:无脸男的面具,是不是从哪个神那儿偷来的。。。?一个发现:无脸男的面具,是不是从哪个神那儿偷来的。。。?

一个发现:无脸男的面具,是不是从哪个神那儿偷来的。。。?

直到雨夜来临,无脸男趁乱渡过红桥,在庭院门外被千寻看见。千寻问他“下着雨,不要紧吗?”随后给他留了门。按说鬼魂应该早就不怕雨了,无脸男却对千寻此举心怀莫大的感激,不免让人猜想:这个家伙之前,是不是对雨天有着难过的记忆。

更明显的一个地方,是千寻要去乘坐水上列车的时候,宫老给了无脸男两个与水有关的特写,一个是浸泡水底,一个是被浪卷走。有心人可以回去重看这个片段,无脸男被浪卷走这个镜头给得非常刻意,绝不是导演想要表现它的身体柔软得像一颗海草。

好在,充满同情心的宫老,最后给了这个受困于水的亡魂一个温暖的家。

接下来,说说本文最后一个重大推理——

沼原站台上的小女孩,究竟是谁?

关于这个谜题,十几年来有过各种探讨,主流说法有三种:

1.萤火虫之墓里的妹妹节子。在动画中她先哥哥一步死去,后来他的哥哥也被发现死在列车车站里。因此有人推测,千与千寻中这个看不清脸的女孩就是节子,她一直徘徊在车站等着哥哥的亡魂。

但这个说法明显牵强,日本网友把两个小女孩的形象做了对比。年龄,体型,着装,身高都不相符:

2.《龙猫》里的妹妹小梅,这个就更扯了。人家小梅在电影里活得好好的,都市传说却非要编排她是没有影子的死者,这个说法已经被吉卜力官方否定了。何况从外形来看,小梅也跟车站女孩差得很远。

3.车站女孩是宫崎骏某部作品里的人物,由于不知名原因,这部动画最后没有投入制作,所以老爷子把她放在千与千寻里当彩蛋。

这个说法我没找到日文原文,故不做讨论。

那么,既然水上列车跟伊势湾台风关系密切,这个小女孩,会不会也跟台风有关呢?

其实,在动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并没有妄想能对车站女孩之谜提出自己的观点。

直到在谷歌搜索伊势湾台风的历史图片时,这样一幅漫画封面赫然映入眼帘:

白色衣领,短裙,相似的衣袖,波波头,小学生身高,单薄的身材。

是不是很可疑???

但是一查发现,这部叫做《あさドラ》的漫画虽然也以伊势湾台风为题材,但它是2018年才上映的,它的主人公肯定不是车站小女孩。

但《あさドラ》参考过哪部动画呢?

1989年,《忠犬八公》的导演神山征二郎曾经制作过一部叫做《伊势湾台风物语》的动画,它是最早、也是唯一一部以伊势湾台风灾害为主题的动画电影。

《伊势湾台风物语》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津岛光的女孩,上小学六年级。长这样:

除了头发略长以及有个背带,津岛光的黄色翻领上衣,暖色系短裙,瘦窄的体型还有身高都跟车站小女孩相符合。

怀着激动的心情,笔者翻遍全网想要找到这部动画来看,很可惜,哪里都没能找到日语原版,只在油管上找到一部疑似阿拉伯语配音的译制片,我硬着头皮给它看完了。。。

故事很简单,讲的就是伊势湾台风袭击名古屋的过程,台风中津岛一家被洪水冲散,家人和青梅竹马都不幸遇难了,而小女孩津岛光却被自己的爱犬驮到了神社附近的大树上,最终得以获救,长大成人。

有趣的是,《伊势湾台风物语》的导演神山征二郎和宫崎骏不仅相识,甚至还有过合作。在《红发少女安妮》中,他俩一个担当导演,一个负责脚本,是很熟悉的老伙伴。

两人还同样在90年代拿过日刊スポーツ电影导演奖。

诚然,站台女孩可能只是宫老设计出来在广泛意义上代表夭折幼童的一个形象,未必特意暗指某个人物。但如果非要在日本动画里找一个人物对应她的话,我认为津岛光最贴合,也最令人欣慰。

津岛光曾在洪水中昏迷,以为自己即将死去,最后却被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沼原站台上那个女孩迟迟不愿离去,明显流露出对生的渴望,也许在千寻走后,她也等来了自己的救赎。

最后的最后补充一个观点,也是我在写文过程中突然发觉的——

白龙会被汤婆婆四分五裂吗?

答案是绝对不会。

因为汤婆婆根本干不过他。

根据在哪里呢?还是在给河神拔刺这里。

这是汤婆婆少见的不用魔法的时候。

为什么?因为她知道神明比自己高一个等级,自己的魔法可以封住千寻的嘴,却对神明的身体无计可施。

我甚至觉得汤婆婆的魔法只能威慑人类和妖怪,因为她连砸场子的无脸男都惹不起。

所以趁白龙当年有求于她的时候,她让人家吞下了诅咒虫的debuff,不然分分钟被起义造反。

如果知道debuff没了,汤婆婆面对同样身为河神并已找回名字的白龙,心里应该是很虚的。

但能打败汤婆婆,并不意味着白龙可以离开油屋。因为琥珀川已被填埋,人界没有他的地方了。

白龙能不能回到千寻的世界,取决于千寻那一代小孩儿长大后会不会善待自然。只要山林得到保护,河流重见天日,白龙和千寻就一定有相见的一天。

都说宫崎骏是个悲观主义者,笔者却觉得,他在白龙与千寻的结局上,其实隐藏了美好的暗示。

这个小秘密,只有看完一遍动画,马上又重刷第二遍的人才能发现。

片尾曲结束后,进度条回到故事的开头,而开头出现的第一句话是——

“保重,他日再相逢。”


-END-




后记

本文从预告开始断断续续写了快两个星期,真的很感谢大家的包容和期待。要不是你们的评论和鼓励,我不一定会想的这么细致,也不会重新对电影得出这么乐观的结论。

上一条解析千与千寻的微博得到9000多次转发,虽然会看到不同的意见,但是没出现一个杠精,也没发现洗稿和抄袭,真的很感动了。可能深爱着千与千寻的,都是内心善良的人吧。

关于名铁常滑线,它如今也在元气满满地运行着,网友还给我发了他拍的常滑线车厢,并告诉我这是他和太太的新婚旅行~如果你哪天要到名古屋旅游,千万别忘了去中部国际机场那条路坐一坐常滑线,因为跟动画片里真的很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