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于公众号 动画情报姬 ,如需转载请私信授权
“广播和电视不同。在这里,你是实实在在的参与者。”
你有多久没听过电台了?
是几个月前?还是几年前?还是从来就没听过?
确实,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像广播这种慢悠悠的传播媒介早已失去了它的竞争力,甚至连“广播电台”这个词都显得离我们异常遥远。
遥远到一听到“广播电台”,脑子里就会响起一些奇怪的声音。
“好男人就是我,我就是……”
但就在今年四月,却有一部新番把目光投向了广播电台,向着“英雄迟暮”的产业逆流而上,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充满活力又闪闪发光的故事——
它就是《听我的电波吧!》(后称《电波》),一部十分离奇又满是欢乐的职场物语。
凌晨三点半的电台
鼓田美奈丽,26岁,单身,《电波》中的女主角。
这位看起来还算干练的大龄女青年拿到的剧本,就像QQ看点里的文章一样,充满了标题党的味道——25岁失恋,又被渣男前男友骗走50万,在酒吧邂逅可疑大叔,最终醉倒在独居男邻居的家中……
但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一系列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操作之后,在她咖喱面包店店员的工作之外,又多了一份电台主播的副业。准确地说,是深夜电台主播,凌晨三点半的那种。
是不是那个奇怪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好男人就是我,我就是……”
不过,《电波》的故事,远比都市恋爱情景喜剧要重口得多,也现实得多。
在我们的视野里,电台主播似乎一直都是一个“平静”的职业——坐在演播室里,对着话筒回复观众的来信,趁着广告或是音乐的间隙休息调整节奏……
但在《电波》中,在广播行业中奋斗的她们从没有一次是像上面所说的那样,坐在演播室里平平静静地念着稿子。她们工作时所经历的事件,远超我们的想象。
像是劫持电波后的“杀人直播”。
一边与熊搏斗,一边回复听众来信。
到凶宅中除灵。
被邪教组织非法监禁。
这些看起来充满“奇幻色彩”的事件,虽然有着误会或是提前计划的成分在其中,但依旧向我们展示了广播行业的魅力——你永远不知道,你的电波会与哪台收音机对上频率;你也永远不知道,在信号的另一端,听众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
即使故事情节被描绘得十分夸张,但作品中仍然满含着对广播行业的吐槽和担忧。
有时候,只需要一张图。
有时候,却需要满满当当的文字。
而这也是《电波》现实的一面。
没错,在夕阳产业中工作的人们,面对着慢慢消退的机会和市场,他们比任何人都感到希望渺茫,也比任何人都需要一条后路。
《电波》就是这样一部能够把冰冷的火与温暖的雪融合在一起的作品,一部既魔幻又现实的作品。
大龄剩女的魅力
沙村广明,70年生人,《电波》的原作作者。
如果你熟悉沙村广明这个人,你会发现,《电波》似乎是一部最不“沙村广明”的作品。
毕竟他的画风一直是这样的:
这样的
在这些作品中,沙村广明把他标志性的铅笔式的笔触与黄暴元素相结合,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幅满溢着病态美学的“艺术品”。没错,从正统美术大学毕业的沙村广明所创作的作品,的确称得上是艺术品。
不过,当我们把“精湛画技”和“病态美学”从这些作品中剥离,你会发现,他的作品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内核——女性上位主义。这不仅仅只是因为他漫画中的主角大都是女性,更是因为在这些作品中,女性都散发着男性不曾拥有过的魅力。
纯洁、勇敢、坦荡、无畏、忠贞……在沙村广明的作品中,配得上这些形容词的女性比比皆是。而到了男性身上,就只剩下了反派和阴暗面。
就连他自己都说:“我是女性上位主义。……人生重要的场合常常被女性主导。我什么时候才能比得过她们啊!在描绘女性的时候,我尽可能美化她们,塑造顽强的性格,给予无可比拟的美貌。……我不允许我的漫画里女性丑陋地死去。希望女性一直都是美的象徵。”
而在《电波》中,也有着同样的体现。
看上去大大咧咧的鼓田美奈丽,却有着剧中男性所缺少的果敢与细腻。即使是在失恋和失业的双重打击下,也坚持着自己“在五天之内重振精神”的信条。通过描绘在这个角色身边发生的各种事件,《电波》不仅仅表达了对广播行业的担忧,也同样讲述了一位都市女性追求自由独立的故事。
有趣的工作?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电波》这部作品的话……
抱歉,我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概括它。
因为《电波》的故事魔幻又现实,搞笑又催泪,复杂得就像我们的生活。
有这样的一句话,常常被用来批评职场题材的作品——“这部作品过分夸大了工作的乐趣,让未从业者对这一行业有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其实这句话从一开始就错了,工作从来都不是一件有趣的事(除非让我和美少女一起工作)。
如果让鼓田美奈丽像她的前辈一样,只是在播音室读读稿子,回复一下听众来信的话,这部作品也不会变得多么有趣。
真正让人发笑的,是脱离了工作的突发事件,是主角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为,是充斥在整部作品中的梗。
这些搞笑元素的来源千千万万,但唯独不可能来自工作本身。
因为有趣的从来都不是工作。
有趣的是工作的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