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听到窗外,雨声淅沥不止。
手里的《脂砚斋评石头记》,恰好读到《秋窗风雨夕》一节,不觉心生哀恻。
古人说,伤春悲秋,其实同根同由,并无差池。
伤的悲的,无外乎光阴流逝、岁月荏苒、眼前人非心上人——这个人倒未必只是某个他/她,难保不是自己。
时乖命蹇的自己、风雨飘零的自己、壮志未酬的自己、孤独凄惶的自己。
而要是这两者合一,必然百上加斤,火上添油,怎不叫人心焦?
这两者合一,分明就是林黛玉。
读书人是清醒的,一边因着身份天然隔岸观火,另一边,心知她这一生,为着还泪而来,所以任多少人情磋磨,仿佛也是求仁得仁。
然而她自己是不解的。
所以读者无情着各自的无情,她一任伤情着自己的伤情。
若不是“用情太深”,又如何写得出那一行行泣血的诗句?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短短十二句,便有满眼的“惨淡、凄凉、泪烛、恨、离情、离人泣、萧条、泪洒”语词。
读来怎不叫人哀痛无力?
若加上陈力一曲《秋窗风雨夕》做配,更是声声催人泪。
简直将人往伤情的深渊拖扯,回天乏术。
只是这种伤情,与年少读《红楼梦》时对待林黛玉之“伤情”,又不可同日而语。
彼时为她伤情,是因她才情绝艳、孤芳自赏、清高骄傲,因她命途多舛、“遇人不淑”、“深情一往”。
只觉着贾府这鱼龙混杂、乌烟瘴气一片地方,配不上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灵魂,最终错失公子,魂归离恨天也是一场从上至下的“阴谋”,她是全然的受害者。
如今为她伤情,在她身世悲剧与爱情悲剧之外,又多了一层对她性格悲剧的无奈。
*
套用如今很流行的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
林黛玉这个人,过分敏感、神经紧张、心性太高、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
还有一个“喜散不喜聚”的“癖好”。
但是贾府之大,自然藏污纳垢、闹闹哄哄、什么鸟都有,这也是她所无可奈何的事情。
既然无可奈何,形势无从逆转,又做不到同流合污,那便尽量避免就好了。
可她不仅不懂避免的艺术,还时不时来个“自作自受”——
又要“孤芳自赏、与人无尤”,又要“处处冒尖、逞一时口舌之快,不给人留余地”,可不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知道寄人篱下、如履薄冰,就“少走几步路、少说几句话”便罢了,她偏不乐意。
最后惹得人嫌,她更意难平,于是死循环下去,根本便是“作茧自缚”。
当然,即便林黛玉生来是薛宝钗那般温顺娴淑的性子,也未必就能与贾宝玉佳偶天成,白头偕老,但缺了这重要的一环,就注定是望洋兴叹。
纵使贾府里那些丫头嫂子们的言语眉目不作数,一家之主并夫人太太们的想法不能不顾。
林黛玉的“小家子气”、“不好惹”是出了名的,顶着外甥女外孙女的名头还觉着可怜可爱,若是切身到了心头肉的枕边人、自己的媳妇孙媳妇,那就是另一番话讲了。
成亲不是儿戏,两个冤家在一处,能唱出个“天下太平”?
身世悲剧磋磨着她,爱情悲剧干脆葬送了她。
性格悲剧从中作梗,甚至可以说是始作俑者。
诚然,在封建时代,一个女子身上,有着太多的拘束羁绊,有着太多的不得已,侈谈命运,仿佛有些不近人情,但是时代任多千疮百孔,终究一个人不能全然无辜。
所以林黛玉这一世悲剧,实在与她的性格大有瓜葛。
*
说起来,林黛玉这个人,简直叫人爱恨不能。
爱的是她的才情斐然,这是敬爱;爱的是她的寄人篱下,这是怜爱。
但又不得不教人恨,恨的是她的千回百转、自怨自艾;恨的是她的不知通达、强自伤情。
对她高看一眼的贾宝玉最识得她、最爱惜她,所以才有掷地有声、一剑封喉那一句:
“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
明明是“吹弹可破”的心境,偏偏又总不愿意消停,生生往自寻烦恼的路上逼。
本就是弱柳扶风多病身,还无故寻情觅恨,精神颓唐伤感,只可能雪上加霜。
若这一句还不够,后面还有一句:
“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缘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这一句简直是金玉良言。
林黛玉的愁烦,总有一半儿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怪道亦舒对林黛玉这个人没有太多好感。
她那样在书里信仰达观潇洒、为“不卑不亢、庄重自持”马首是瞻的人,怎么会受得了林黛玉这种多愁善感、唧唧哝哝的格调。
须记住,亦舒最爱说的一句话——
一个人,最要紧的是姿态。
外面再如何风声鹤唳是一回事,面上一定从容若定不可。
输赢不打紧,不能轻易被人耻笑了去。
这一点,林妹妹不得不占尽下风。
林黛玉初进贾府,那般小心翼翼,曲意逢迎,未尝不是不明白这道理的。
只是到得后来,点点滴滴,令人扼腕。
大观园里的薛宝钗,就分外懂得这个理。
林黛玉屡次三番借“金玉之事”言语挑拨她,她也只当做没听见罢了。
反倒是她听见林黛玉在大家面前公然引述《牡丹亭》里的句子,却也只是背后“调侃”一番。
这份气量涵养,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有的。
尤其是闺中儿女,整日里浸淫的都是鸡毛蒜皮,能够有这份超脱的心性,如何不可叹可敬?
不仅如此,林黛玉病中,最是“一言难尽”时,还是薛宝钗殷殷关切、处处周全。
平日里言语挑拨嘲讽,都不放在心上,要紧关头雪中送炭,简直侠女风范。
别说贾府上上下下敬她爱她,就连我也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
这样胸中有丘壑,又识得大体的女子,无论是做女做媳,都是叫人内心庆幸欢喜的罢。
到头来“纵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也只是为着贾宝玉不够爱她而已。
她哪里找得出一分差错?
*
像薛宝钗这类人,是适合在现代生存的。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里有秋毫、心里有计较,遇到磋磨,也是自己心里担着,等闲不会叫人察觉,更无意破坏了他人情绪。
若是个个都似林黛玉,走一步便顾影自怜、说一句便不留退路,任是才情比天高,想来也只能得一时之荣光。
在如今这凶险复杂的世代,一个人想要寻烦恼,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何时才能摆脱挤地铁生涯,哪怕有个位置可坐也好,何故自己运气这样差?
化妆品柜台售货员何故爱答不理,可是看着穷酸?
今天老板那句话可有深意?同事是否背后插刀?为何单单自己遇人不淑?
根本就是无底洞一般。
一颗过分敏感纤细的心,根本无需出来讨生活。
但只要修得一颗金刚不坏的不锈钢的心,那么任多少明枪暗箭,也只需一笑了之。
思及此,不禁痴笑。
林妹妹也只好在《红楼梦》里才得如此“金贵”,若是到了现实生活中,岂不叫人退避三舍?
自然,不能光拣“坏”的忽视好的,脱了其中的一面,她都成不了林黛玉。
她也无法如此经典,如此令人唏嘘不能忘怀。
何况,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揣着各自的光芒与暗伤行事。
薛宝钗这样大方得体,不也有捕蝶戏言时候那“脏水一泼”?
贾宝玉虽痴情,待林黛玉小心在意,温柔体贴,但太过滥情,便也处处遗恨;
晴雯病补雀金裘一节,“说不得我挣命罢了”那一句,写尽她对贾宝玉之忠心耿耿,但是寻常作风,确也有几分不知分寸轻重……
放眼世人,也是一样。
为人处世,看的也只是一个人,上能上到如何,下会下到何处,再斟酌取舍罢了。
若是要一心求全,恐怕在这世上,只得处处碰壁。
*
这几页翻过也便翻过,这首歌,听了也便听了。
夜雨婆娑,春风迷离,前面的路还很长。
林黛玉的故事,早已是板上钉钉,不由分说。
你和我的故事,还意犹未尽,来日方长。
我们都是人生这一场征途中的漂泊客。
没有林黛玉的才情,也不必去羡慕嫉妒恨;
切莫学得了那一腔剪不断理还乱的多愁善感。
毕竟,林黛玉有贾宝玉,手里捧着,嘴里含着,心里念着,你只有你自个儿。
艺术人物终归是艺术人物,活生生的血肉之躯,还是得经得起世道琢磨。
否则别提“成器”,“成人”都千难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