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这应该是大部分家长的痛,在家孩子就爱看手机、平板,不给他他就会哭闹不开心。那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可能会惯着,爸爸妈妈也没辙。
那应该怎么做呢?
打开现在非常红火流行的某音软件,发现有很多小女孩也在玩抖音,有几个甚至是经常性的发自拍,跟着成人模样跳舞唱歌搞怪,按道理,应该是她们学习时间,可是还在不亦乐乎的一遍一遍的发抖音,一段一段的传视频。
越来越多的低头族正在向年轻化的方向发展,在吃饭的时候,走路的时候,坐地铁,公交车,甚至牵手逛街的时候,都能够牵错人,为什么,因为都忙着玩手机,一不留神换了人都不知道,某音上经常有这样的视频。
电子产品的使用越来越趋于年轻化,现在小学生戴眼镜的越来越多,小小年纪,就戴着一副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巨大眼镜,看起来是多么的别扭和不协调,或许近视眼与遗传有关,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这后天因素很大程度上就是使用太多的电子产品,比如手机,比如ipad,比如电视等。
为什么孩子都喜欢这些电子产品呢?
可以做个实验,一个活泼可爱的2岁小男孩,正是身心健康发展的黄金年龄,平时肯定是好动的,对周围的新鲜事物都很好奇,会这摸摸,那动动,有时候大人觉得太累,一举一动都要大人招呼,有的家长就觉得很烦,干脆给孩子手机,让他看看动画片,看看视频,果不其然,给孩子打开手机,看着视频的时候,孩子一动不动,眼睛盯着手机,安静了很多,这是小编亲眼见到和亲身经历的,大家可以试试看。
从心理学上分析孩子的这种喜好,因为孩子还处在新鲜期,好奇期,平时周围的事物见的比较多,尤其是在家里,家具的模样,摆设,在小小的脑海里有了一定的印象,而手机里的视频和资料,是在发生变化的,有足够的吸引力把孩子吸引过去,如果长时间的盯着手机看,眼睛还没有发育成熟的情况下必然对眼睛有所损害,久而久之就成了近视眼散光眼偏光眼或者其他症状。
但是这还只是一部分的因素,针对孩子喜欢电子产品,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模仿,大人做什么,孩子就会做什么,天生的模仿能力使得孩子也学着大人模样玩着手机,因为在孩子的眼睛里,大人就是这样做的。
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良好的品行和习惯就是在身边大人的基础上形成的,玩手机便是如此,如果你长期在孩子面前表现如此,那么你的孩子肯定也会像你一样的对手机痴迷。
拿起手机,还是放下手机,孩子的养成教育就看你的决定。
那么,作为家长的你,还在孩子身边义无反顾的玩着手机,做一个模范的榜样吗?
第一步:平等沟通
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家长与孩子有效的沟通。父母可以对电子产品的利弊进行理性的分析,告诉孩子长期沉溺于电子产品会对其身心产生何种影响,最好运用身边的例子加以说明。当然,沟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通过让孩子对电子产品产生恐惧而达到使其远离电子产品的目的,而是确保孩子能够对电子产品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之后再加以引导。
第二步:定时定量
这个阶段对于孩子来说是煎熬的,这是他选择或被迫选择离开电子产品的前期。这一阶段,父母应该为孩子制定一套定时定量的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表,如果出色完成给予一定的奖励,或没有完成就接受一定的惩罚。从而,使孩子有一定的约束感。
第三步:占用他/她的时间
这个阶段同样需要父母的帮助。父母在此时应该尽量腾出时间和孩子相处,不管是聊天还是组织家庭聚会等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说简单一点,就是让孩子没有时间去接触电子产品。
第四步:培养兴趣爱好
这一时期需要父母鼓励孩子多参加活动,并且多与孩子沟通,鼓励他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比如跳舞,弹钢琴等。另外,如果有必要,可以出资帮孩子报一个辅导班,并鼓励他坚持学习舞蹈,钢琴等。
第五步:结交朋友
其实,第四步和第五步无所谓先后,这段时间家长应鼓励孩子进行社交,多多与朋友聚会,来分散注意力。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家长最好确保孩子的朋友不会将电子产品再次带入孩子的视线。
第六步:再次认识电子产品
这也是最后一步,在前几步基本成功的情况下,此时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会大大减小。但是,家长不能因此掉以轻心,而是要多次与孩子进行沟通,及时了解他的动态以便及时地给予他帮助和鼓励。孩子已经体会到,没有电子产品的情况下,他的生活依旧丰富多彩,因此,只要家长时常沟通鼓励,孩子就不会再次出现对电子产品的沉迷。
孩子是希望爸爸妈妈陪伴的,所以可以适当的找一些绘本,陪孩子读,游戏绘本效果最佳哦~
每日不定时分享亲子阅读知识/图书秒杀及免单活动:h1817005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