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象:孩子与父母一起出游,大家都玩累了、口渴了,孩子要父母买饮料,饮料刚拿到手,孩子就一把夺过父母手中的饮料,自顾自地喝了起来,最后一点不剩地留下空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投桃报李”“感恩戴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故事广为流传,这些优良的道德文化世代传承,知恩图报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是一个人的精神支点。可越来越多的父母反映,现在的孩子变得自私了,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习惯性地向大人索要,其实这就是不懂得感恩的表现。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孩子忘记了基本的道徳规范、淡薄了感恩意识呢?

        首先,家庭的过分溺爱是主因。家庭的过分溺爱表现为包办孩子的衣食住行,对孩子的各种要求不附加任何条件地满足,使孩子形成了只知索取、不予回报的错误价值观,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应该的,甚至自己的愿望稍未满足,还会产生抱怨甚至怨恨心理。

 

        其次,孩子严重缺乏对父母辛劳的认识。感恩之心是建立在对家庭充分认识,特别是对父母艰辛劳动充分认同的基础上的。因为只有认识到了家庭生活的困难以及父母的辛劳,才会理解父母付出的价值和关爱。

 

        最后,家庭和学校教育有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家长与老师看重成绩,忽略了感恩、同理心与移情体验等方面的重要人生教育。


        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和社会对孩子的宽容,往往使孩子变得更加冲动、任性、缺乏自制力,更缺乏体谅理解之情和感恩回报之心。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往往胸怀宽阔会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

        父母和老师应让孩子学会感恩,对给予自己关爱的人心存感激。学会感恩就是学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周围所有的人,包括感恩鼓励他们的人、感恩授予他们知识的人、感恩哺育他们的人、感恩帮助他们的人,甚至感恩嘲笑他们的人、感恩伤害过他们的人,更要感谢自然、阳光、雨露、山川、河流、一草一木,积极对待世间的一切。知道别人的恩并懂得感恩的人,就容易摆脱对金钱的一味追求,心怀宽广,自觉自愿给人更多帮助,能够给物化世界更多的人情味,纯化和净化社会风气,从而实现人们所盼望的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


         感恩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还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了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从孝顺父母、感恩周边的人做起,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第二、与孩子坦诚沟通,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及其不易之处,懂得父母帮助的价值。

        第三、给孩子讲一些传统感恩故事,包括“投桃报李”“慈母之恩”“知恩不报非君子”等正面故事,也包括“过河拆桥”“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等反面故事。

        第四、避免对孩子过度满足、过度关怀与过度保护。父母经常性地越俎代庖,不加区别地满足和保护,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当作理所当然,形成自我中心,难以理解他人、同情他人、感恩他人。

        第五、利用各种机会让孩子亲身体验感恩的道德实践活动。例如,在各种节日表达对爷爷、奶奶及其他长辈的感恩之情;让孩子从“谢谢”“晚安”等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时刻体验并传达感恩。

欢迎留言提问,尽我所能,答您所惑。​​​​欢迎留言提问,尽我所能,答您所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