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里,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还是水里游的,只要是生物,我们都会问一句:“好不好吃”。
吃货的本质,再加上我国丰富多彩的烹饪技巧,导致大多数生物需要在中国养殖才可以满足中国人的需求。比如:小龙虾、大闸蟹等。
然而也有一些国家,面对送上门的美食却不动心,比如非洲,面对着满海滩的贻贝不仅不动心,反而面露苦涩。
贻贝泛滥
贻贝,又叫青口,在我国夏季的烧烤摊上,贻贝有着自己的特殊地位。
贻贝的蛋白质含量很高,氨基酸的含量也非常丰富,我们知道,氨基酸中的谷氨酸是鲜味的来源,味精就是提取生物体内的谷氨酸制成的。在我国,无论是用贻贝烧烤,还是清蒸,都别有一番风味。
然而在非洲沿海,当地人却对贻贝爱不起来。
首先是因为贻贝自然环境下,非常容易泛滥,一只贻贝在繁殖期,能够生产出大量卵,而这些小贻贝在生长过程中,会逐渐长出足丝,用以将自己固定在岩石、沙滩以及轮船底部。
而这又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由于岩石、沙滩以及其他地方都布满了贻贝,会导致其他水生植物或者生物无法生存,对生态造成严重伤害。
再者,当地的水管以及轮船底部非常容易被贻贝附着,一旦附着之后会加重轮船的重量,缩短轮船的使用时间。而且贻贝一旦附着,就难以清理,不得不花高价钱请专业团队每年清理。这是贻贝泛滥后对当地工业造成的严重破坏。
如果在中国,很多人会觉得通过吃可以解决贻贝泛滥的问题,但是在非洲,当地人并不喜欢吃贻贝。
非洲人为什么不通过吃贻贝解决问题?
首先是因为贻贝经常附着在岩石上,想要敲下贻贝非常困难,再加上非洲当地自然资源丰富,除了贻贝之外人们还可以取食其他资源。所以人们吃贻贝的意愿不强烈。
再者,非洲人没有吃贻贝的习惯。我们知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而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口味,比如:中国人大多吃不惯黄油、奶酪的味道,而西方人也不能习惯中国的臭豆腐、皮蛋等,这就是饮食差异。
由于非洲人没有吃贻贝的习惯,所以贻贝在当地的食用率不高,但它们会采食一些卖给游客。
其次,贻贝聚集的地方比较腥臭,当地人不愿意采食。
最后,能够靠吃解决问题的只有人口大国才可以做到,而非洲地广人稀,当地人吃贻贝的速度赶不上贻贝繁殖的速度,最终导致贻贝大规模繁衍。
贻贝为什么会泛滥?
生物泛滥离不开两个因素:缺乏天敌,环境适宜。
我们以澳大利亚兔子为例,我们知道,澳大利亚由于四面环海,因此与其他大陆存在着地理隔绝,导致这里的生物演化路线和其他大陆并不相同。
再加上早期殖民者将澳大利亚地区高级猎食者袋狼等消灭殆尽,所以在澳大利亚地区,兔子没有天敌,可以大量繁衍。
除此之外,澳大利亚的环境和气候也很适合兔子生长,这导致了兔子从最初的20多只,繁衍到现在1亿多只,并且到现在还未完全灭绝。
贻贝也是一样,在自然环境下,海洋中的鱼类和章鱼类会捕食它们,但在非洲地区,当地的鱼类和鸭子都不吃它们。
再加上非洲的海水温度、海水中的微量元素都适合它们生长,所以它们才会如此泛滥。
实际上,不只是非洲,贻贝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泛滥成灾,而当地人却束手无策,只能通过投放药物等方式铲除它们。
但在我国,有很多沿海地区在专门养殖它们,我国之所以不怕它泛滥,一是因为当地有贻贝天敌的存在,二来是因为我国有大量吃货,毕竟谁不喜欢在夏季,来一盘贻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