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的本质:
从生理学的角度,训练是一个应激源,属于应激学的范畴。
应激源?顾名思义,产生应激的源头,或者说外来刺激事物。
那什么是应激?简单来说,它是一种生物体内置的机制,当生物体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就会做出一定的反应。
这种反应可以是暂时性的改变自身状态,也可以是做出一些动作(比如朝别人的眼睛挥拳,对方会闭眼);也可以是进入某种“模式”(比如人遇到危险会提高肾上腺素分泌,血压和心跳增加,进入“逃命/搏斗模式”)从而避免受到伤害,保证活命。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人和高等哺乳动物来说,身体对如寒冷、饥饿、中毒、感染等应激源的反应和适应方式基本是一致的。
所以应激学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训练方面的参考。其中非常非常重要的,包括中高级水平所离不开的周期法(今后有专篇细谈)。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某人的训练完全没有周期性可言,那基本上属于瞎练(除非他是新手)。
训练通过激活我们身体内部已经预先设置好的机制来发挥作用。
*以下这段内容千万不要害怕看似陌生的词组,多读几遍,边读边过脑,其实很好理解并不困难。
当我们被杠铃压迫时,身体就会启动一个预设的机制,大致是(包括但不仅限于肌肉细胞)各类细胞受到刺激,释放一些因子(cAMP),启动一个无菌性的炎症,伴随着吞噬坏死组织、激活“种子”(肌卫星细胞)发育为新的肌细胞的同时,还对内分泌进行大幅调整,如睾丸激素和皮质醇这两个对抗性的激素也会被刺激同时大量分泌。
睾丸激素通过暂时性的影响基因(没看错,影响基因),从而指导合成出新的、更加粗壮的肌纤维,以及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受体结合来提高神经兴奋性,从而增加力量。
【上图为肌纤维的概念图】
当然还有其他“配套设施”方面的:
包括增加钙沉淀以提高骨密度;
增加骨微血管密度;
提高韧带和肌腱组织内部的蛋白质合成效率,来使其更加强韧、结实,能承受更大的张力和冲击;
以及心脏和心血管系统等也有相应的适应性变化。
*以上这段内容千万不要害怕看似陌生的词组,多读几遍,边读边过脑,其实很好理解并不困难。大家加油加油加油~
需要区分的是,应激与进化是不同的。
进化所产生的性能状态一般是长期保留的。
而应激,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是暂时的,就像WOW游戏里能持续若干秒的BUFF(临时性状态)一样。
从深层次理解,身体会取消掉这些多余的增益是为了节约资源,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生存策略。根源上来说,人为了活命,会尽可能保持少的肌肉以减少对食物资源量的需求,因此人类保有一种叫的myostain的肌肉抑制基因。
对于这个基因正常表达的人来说,肌肉的水平受到身体的严格监控,一旦达到身体认为“过高”的程度,就会启动一系列措施,特别是内分泌方面的显著调整、和整个代谢状况朝“分解”方向倾斜,从而尽可能地去分解掉“多余”的肌肉,最终保证你的身体尺寸缩小回正常的大小。
这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的肌肉会有一个自然条件下的上限。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增肌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以年为单位),因为你实质上实在对抗你的基因。同样,减肥也同样是在对抗基因。
我猜很多肌肉发烧友痛恨这个肌肉抑制基因,但没有它们,我们就会死。
那么,我们再回到主题,当失去刺激源后,身体的应激的反应逐渐消失,之前获得的肌肉、心肺耐力、神经适应性等成果也会逐步趋于恢复到训练之前的样子。
这个过程中,人体内不同系统的消退速度不一样,根据各种资料,最早消退的应该是最复杂的神经反射技术,如举重的抓挺举动作,只要几天不练,神经系统对它的“熟悉度”就会下降,动作效率降低,所能举起的重量也会下降。(这是举重者必须频繁训练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心肺耐力,约1-3周左右停练就会开始明显退步。
而肌肉要慢一些,一般认为在正常的生活和饮食条件下,肌肉的消退的速度大约是获取速度的1/3。也就是说,假如小川同学练了3个月变成线条型男,完全停练后大约在9个月后变回路人。这个数字因人而异,大致只能做一个粗略参考,害怕休息一星期就会肌肉萎缩的朋友可以放心了。
当然,人的应激能力和水平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提高。
因为应激的本质是整合现有资源来暂时性的改变自身,而这个整合需要相应的各种代谢工作相关的组织器官付出相当多的劳动。
例如:因竞争激烈,运动员为了提高成绩,训练很刻苦,运动量非常大,每天会训练数小时之久(有些文章称东欧一些国家的举重运动员日训练时间长达8小时)。为了保证体能恢复,他们长期采用很大的食量(特别是碳水化合物)。
但根据常识,碳水化合物经消化后从小肠毛细血管以糖元形式入血,再从血液输送并进入各组织挥发作用。这个过程是需要胰岛素的参与。
然而人每天所能分泌的胰岛素是有限的,差不多50个国际单位左右。长期大运动负荷、长期地大量进食,即导致胰腺长期超负荷工作,从而受到不可逆的、永久性的损伤,最终可能导致II型糖尿病。
此外,长期大训练量也会导致身体承受更大的氧化压力,有许多资料显示氧化会对体内各器官组织造成伤害。因此胰腺可能会承受超负荷工作+氧化压力的双重损伤。
比如大家知道的篮球明星巴特尔就是一个不幸者,暴瘦几十斤之后力量和体能大幅度下降,在CBA职业男篮日渐激烈的发展中,伴随着年龄和伤病,只能无奈退役。
训练过度,从应激的角度解释,可以理解为身体即便拼命整合资源,拼命工作也没法完全满足对过于强大和持久的刺激源的适应性变化要求,终于适应不了了,崩溃了。也可以换个叫法,叫做:代谢崩溃。
因此,市面上流行的关于“训练过度是身体适应了这个刺激”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这个说法其实是刚好说反了:身体就是因为没法适应了,长期耐受到了极限,崩溃了,才出现疲劳、状态下滑、训练欲望丧失等。
而如果适应了刺激,则意味着成功地整合到了足够的资源,让身体能充分应对训练的挑战,表现出来就是成绩增长、肌肉进步、能站在更高的平台之上。
所以,对于多数的训练过度来说,某些建议如“更换训练方法,继续刺激、不用休息”之类,很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如II型糖尿病一样的永久性器官或代谢损伤。这是严重的误人子弟。真正的具有较宽的认知,较完整知识体系的高手、教练员并不会这样误导人。
如国内知名力量俱乐部锈湾的老大昕哥,他对手下的弟子训练过度的终极杀手锏就是:休息,彻底远离力量训练至少10天。而体工队的方法则休息更久,有资料显示某举重队会在一年中让队员1个多月,只从事非常轻微的活动完全避免力量训练,效果呢?非常好,成绩大幅度提高,远超平时坚持正常训练。
训练的本质,从行为学上还可以做出另一个有价值的解释,就是:训练实质上是人类试图回归本质的做法。
进化,总体而言是高度保守的。虽然我们生活在现代,但我们的基因依旧同古时候相比基本没有多大区别。例如我们体内依然保有钠(盐)节俭基因、能量节俭基因,我们的生物钟依然如古时候一样通过光源刺激来调节,我们的肠道健康依然尽可能仰赖于未经过深加工的食品等等。
而这些基因并不能非常适应现代化的生活,这就是所谓现代病、富贵病大量存在的部分重要原因。如钠节俭基因致使我们吃太多盐会升高血压,能量节俭部分的基因导致我们采用长期高能量饮食时容易患上三高。
为了健康的活下去,我们必须模仿复制出一种在性质上与古时候相似的生活方式来“配合”我们的身体,包括刻意为之的食物不足、能量不足和必要的体力劳动。仔细思考下,现代提倡的各种所谓健康、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回归原始方式,顺应自然规律。
所以,训练的本质(特别是力量训练),是一种自发性的模仿行为,是当我们了解了自身身体的运行机制和规律后,对客观环境和古时生存方式的模仿。是人类智慧的表现。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训练对我们过去所犯下错误的一种弥补。(什么错误?盲目地去选择了我们基因和身体所无法适应的所谓现代的、不健康的方式生活,完全脱离体力劳动)。
我们有体力劳动、进食有限的生活方式 和 不体力劳动 不限制饮食的生活方式,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我们可以跟以前一样生活, 但是因为生活便利条件大幅度越进改善, 我们有了新的选择,但这个新的选择,可能存在部分问题。而这部分问题,影响重大。
Mark Rippetoe,美国国家力量与体能协会认证的首批教练员之一。在《Starting Strength》这本经典著作中写道:“锻炼是一种能使我们的身体回归到原初设计状态的刺激。离开高强度的身体活动,人类的身体就是不正常的。锻炼不是我们针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是我们如论如何都必须做的一件事,一件如果我们不做就是出现很多问题的事”。
有人会觉,中国毕竟锻炼的是小部分人,按这么说,大部分人都不正常了?
我个人认为,“普通人”还真不一定是“正常人”。
这并不是文字游戏。
在我的理解中,“正常”指的是生活方式上的正确性,是一个“对与错”、“合理与不合理”的概念;
而“普通”是一个范围和数量上的概念,是以数量来区分的,“普通人”其实更应该粗略理解为“大多数人”。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呈现出的趋势是:越是教育水平高、福利好的地区,人们参与健身的人数越高,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发强烈。
2012年美国体育用品制造商协会(SGMA)统计,参与举重运动的美国人多达3900万,参与度排第7,甚至高于篮球、棒球。美国的篮球人口大约为2480万,棒球人口约1360万。
中国举重名将石智勇在2005年,应当时的加州州长施瓦辛格邀请赴美国表演,回国之后他不无感叹地表示:“没想到美国有那么多人热爱举重,有的一家五口都练习举重,从爸爸妈妈到孩子都练。”
http://sports.qq.com/a/20120824/000361.htm附上链接,拓宽阅读面。
如果相信时代会进步,相信教育会普及,那么中国在这个健身人口比例上,会逐渐增大,朝发达国家靠近。而我们,毫无疑问走在了国人的前列。今后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举铁?我们可以淡淡一笑:为了做一个正常人。
特别声明:本文来自于公众号“补剂品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