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刚刚娃送了一只兔子玩偶给今天新见面,一起玩了不到一个小时的小朋友。
这只兔子是我在娃娃机里抓到的,还很漂亮。
我们这次是国庆出游,到了百公里以外的城市。
娃出来前,还带了一只玩偶猫,这只猫是刚刚买的,作为礼物奖励给她的。
昨晚为了让猫更好看,我们又拆了孩子之前一个快坏掉的头纱,全部又装饰上了这只猫。
所以这只猫在妞眼里是无敌美丽的。
兔子玩偶她也玩过,之前为了让她有点语感,给兔兔取名Rebecca rabbit。
她玩过一段时间,不知道什么时候放到了车上。
这次出行,在车上她玩了一路。
我们给两个玩偶分别取了中文名,花花猫和土土兔,还分别设定了性格和故事,一路玩得无比开心,我还以为她很喜欢。
今天去游乐场玩之前,她带上了猫咪玩偶和兔兔玩偶。
到了游乐场,我家妞一直和一个小妹妹一起玩。
小妹妹比我妞小一岁,我妞一直拿着猫,兔子给对方小朋友玩着。
中途她看到小妹妹抓紧兔子脖子跑步,她还很心疼冲上去,把兔兔要回来,跟我形容了一下:你看,兔兔都哭了,她被妹妹揪着脖子甩!
到快分别的时候,她可能看到兔子不在妹妹手上,很焦急跑来问我:兔子呢?
我拿给她说:在妈妈这里呢!
孩子拿过兔子来,塞到妹妹手里说:这个兔子给你了。
妹妹的妈妈也在啊,我不敢多说,怕孩子感觉被薄面子。
这种时间很敏感,孩子送东西,心里肯定不舍,但是又想送,心情很复杂,大人一压就压过了。
我笑眯眯问孩子:你确定吗?
小妞很肯定点点头:我确定啊!
我也就基本没什么表情,非常尊重孩子意愿的样子,默默支持了她。
还好对方妈妈也是很淡定的状态,收了就收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请自己的孩子表达了谢意。
我好担心孩子会想起送兔兔的决定难过,一路上,小心翼翼陪她走到快见到她爸爸和外公外婆之前,然后问了一句:宝宝,你刚才为什么决定送兔兔的?
孩子说:因为我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了啊,我想把我的玩具送给我喜欢的小朋友。
好吧,结案。
2
我很担心孩子是为了获得友情,或者讨好他人的目的送玩具的。
这个界限我一直在试探和摸索。
之前还有一次是几个小朋友玩了同样的玩具,但一个小朋友觉得自己吃亏了,哭很凶,我妞最终决定把玩具全给那个小朋友。
当时我妞是有点生气和不开心的样子,我也不好确定她是不是嫌烦才送。
后来,班上小朋友过生日,给全班小朋友都送了礼物,小妞的礼物一拆开,她就决定了,要送给那天哭的小朋友,因为那个小朋友当天没来上幼儿园,没得到礼物。
之后几天,只要见到那个玩具就责怪我怎么还没有帮她带去送给小朋友。
然后我才发现,可能我天天努力断舍离,真的有影响到小孩。
她也许能迅速掂量出一个玩具在她心里的重要程度,然后送出不够喜欢的那一些玩具。
兔子玩偶就是个典型,她拿起来玩的时候感觉很重要,很好玩,但是事实也是,兔子在家里也是躺在玩具堆中,偶尔才被临幸,在车里就躺了更不知道多久了。
也许生活中很多东西只是见面生情,没有了其实也不会真的很难过。
3
送兔子玩偶这件事后来的发展更有意思。
见到了外婆,她很骄傲地说:我把兔子送给小朋友了。
外婆果然大惊:这么好的玩具你也送了吗?
然后看向我:花这么多钱买的东西,说送就送了吗?
我说:没有没有,我在娃娃机里抓的。
可能我对兔兔更有感情,孩子不见得很喜欢。
外婆是真心心疼兔子被送掉,于是又多问了两句。
我赶紧把话锋转到了:她说家里玩具够多了,她要把玩具送给她喜欢的小朋友,这种断舍离的精神真的很了不起,值得鼓励!这可是未来美好生活的开端啊!
孩子送玩具的事情,真是很教育我,我发现自己过去非常执着于拥有,执着于拥有物质的东西,反而把生活拥有得很糟糕。
而积极处理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东西,正是因为心中很满足,不被拥有所束缚的结果。
前段时间,我刚翻出来好一堆我积攒的毛绒玩偶,也许带孩子一件一件送掉,可能是个好的选择。
4
我不知道孩子这样积极处理玩具会走向什么结果,但是我会坚持每次都问她为什么想要送别人礼物。
我不允许孩子通过送礼物获得友情。
也不允许孩子用送礼物的方式去讨好他人。
还不能接受孩子被胁迫了送礼物。
送礼物,一定是首先满足自己的需要,其次才是别人。
不可以通过送礼物来期望一个结果。
今天两个小朋友分开的时候,对方妈妈过意不去,跟自己小孩说:下次我们也带礼物来送给姐姐,好吗?
小女孩回答:好啊!
成年人的客套,不能说假,但是做不到,那当然就不算是真的。
百公里以外的城市,就算有概率见面,那时间也是很久的。
但我女儿听进去了,很天真问了一句:你会送我什么礼物呢?
我跟女儿说:等妹妹给你surprise吧!
可以期待一个善缘,但不能押宝在这上面。
5
如果我的孩子想要买礼物送给别的小朋友,我也会问清她送礼物的初心。
如果意愿合理,我会请她自己赚零花钱去送。
如果意愿不合理,我会坚决阻拦,并给孩子讲清其中利弊。
如果孩子已经答应了别人,面子挂在那边下不来,我还会教孩子怎么不去执着于人情。
另一方面,我还会和对方家长私下沟通一个更好的方案来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如果我认为孩子不该送,我一定会贯彻执行到底。
很多育儿理念会宣传,不能骗孩子,不能让孩子难堪,不能给孩子出尔反尔的印象。
但是,作为家长,正确修剪孩子的三观才是正途,而不要执着于一件两件小事。
家长平时就诚实、守信、律己、守时,孩子自然会传承这些品格,而一次两次的出尔反尔,只是社会性的打磨而已,家长把规则说透,孩子才会更机智去应对不公平。
家长完全不去刺激孩子,一味顺从孩子的所有决定,这才是相当盲目的。
是的,孩子答应了送别人礼物,但如果当时的情况,孩子是被胁迫的呢?
这些细节,只有家长够敏锐去觉察,孩子才有机会表达清楚。
6
总之,孩子送礼的自由,说到底也只是家长赋予的自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