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秒出汤,喝的是洗茶水?别,先看看手中的茶叶吧!

“你眼中的洗,要尝过了茶汤才知道”

五秒出汤的快出水,居然被误会成“洗”,实在是天大的冤枉。

说着“洗”的茶友,想必已经忘了五秒出汤的两个前置条件,一是内质丰厚的高山白茶,二是泡白茶用的,其实是100°的沸水。

“洗茶”一解,先说沸水。

即使用沸水烫菜,5秒的时间也足够将菜叶烫得半软,若是对上海鲜,也足够汆烫得半熟,怎么这沸水落到茶叶身上,反倒成了不咸不淡的“洗”字?

白茶的不同沸点的香气,内质之丰厚,决定了它必然需要沸水的冲泡。

“洗茶”二解,再说内质。

不比内质稀薄的劣质茶,高山白茶的香气滋味与沸水相得益彰,它的丰厚内质能够在沸水的激发下迅速爆发,茶汤在这短短的五秒内,已经溶入了不少白茶的成味因子。

其中有主鲜爽清甜的茶氨酸,主苦主涩的茶多酚和咖啡碱,有带了甜润滋味的茶多糖和果胶,这些成味因子互相交融牵制,将茶汤的风味控制在一个绝妙的平衡上。

此时茶汤,白毫细密,杯中盈润,清水氤氲,已经被白茶的内质交融成稠密淳和的汤感,单从肉眼,便能看清茶汤的稠密程度,这密度锁紧了茶汤的滋味和香气,等待被人发现,一杯饮尽。

只从时间的感官上觉得茶汤不够“浓”,殊不知久久浸泡的茶汤只会平添稠苦,更加三分涩,这样滋味过重的茶汤,不仅是对味蕾一大折磨,更是对身体的不负责任。

主苦涩滋味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在比例正常的情况下能够帮助茶友提神醒脑,是饮茶带来的好处之一。

可过犹不及,出汤速度一慢,这两种活泼的物质过度融入茶汤,过多的咖啡碱和茶多酚反倒会对胃部和神经造成负担,对心脏也产生了负荷,“醉茶”的感觉,其实就是身体的警告。

所谓五秒出汤,正是对高山白茶内质的信任,也是与沸水博弈,感受美妙平衡茶汤的关键。

尝过高山白茶五秒快出的茶汤,是怎么也说不出“洗茶水”这种单薄的狡辩的。

“你眼中的洗茶水,其实是高山云雾的馈赠”

沸水快出,茶汤一杯盈满,旁人以为是“洗茶水”,殊不知这杯中盛放的,都是高山云雾所带来的馈赠。

泡茶,其实不外乎是水温茶器和茶叶内质的平衡。

这需要平衡的几大要点中,内质,是最为难能可贵的一种变量。

茶的生长过程,便是内质的孕育之路,在不同的地方生长的茶树,孕育的茶叶自然有所不同。

有长在平地茶园的平地茶,有长在海边接受风吹日晒的海边茶,更有远离故土,长在外地的外地白茶,又或是这茶中骄子——高山白茶。

高山白茶能够骄傲的展露内质,是高山所独有的温光水气土条件共同描绘而出的。

高山低于平地4、5度的温度和气候,是高山白茶比起平地白茶的第一等优势。

茶树喜湿喜阴,这较低的温度令它欢喜,也令它不断积累着茶叶中的内质,较低的温度,更保留了白茶最为明显的外形特点——白毫。

白毫是白茶“御寒”的一件外衣,有了这件外衣,白茶能够在春寒料峭之际,长出第一批芽头;也是这外衣,帮助白茶低于了虫子的侵袭;这外衣,更有一份白茶特有的奇妙滋味,那便是白茶茶汤中最为分明的鲜爽感。

白毫腺体底部,带来这白茶最为典型的毫香四溢,缺少了白毫的香气滋味点缀,白茶的茶汤,也变得不够完满。

温度助长了内质,成就了鲜爽毫香,而来自高山云雾的光照,是白茶最为温和的成长助手。

爬过高山的人都有感受,平地上“直接”而耀眼的阳光,在穿透高山云雾的水汽层时,往往会受到“阻碍”,这些直射光被云雾中的水汽折射成为了温和的漫射光,洋洋洒洒地涂抹在高山茶园的茶叶身上。

此时的日光浴,不再留下伤疤,也不再会挥发内质,它帮助茶叶进行光合作用,却不伤害它娇嫩的叶片,内质的丰厚,从叶片的饱满便可一览无余。

要知道,高山的水土条件,是依山而生的特殊优势。

高山的云雾不仅削弱了阳光,这些“居功甚伟”的水雾,更是帮助润泽叶片,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丰润水汽。

植物的生长,更离不开泥土的帮助,东北出好米,便是因为那儿出名的“黑土地”,对于茶树而言,疏松而矿物质丰厚的土壤,则是最为合适的生长居所。

疏松土质,保护了茶树根部的透气度,高山矿物质极其丰厚,这些营养物质被茶树纳入怀中,成为了叶片生长的支撑,其中的矿物质,有些成为茶叶的茶氨酸,有些化身成为茶叶的芳香醇类物质。

如此馈赠,茶叶若不是内质丰厚,都对不起高山诸多优秀条件的栽培。

“你眼中的洗茶水,其实是好工艺带来的奢侈烦恼”

小时候跟家人开玩笑,“该上清华,还是该上北大”,长大后才知道,这种问题,是对于学霸而言的奢侈烦恼。

而五秒出汤,正如这“清华还是北大”,是茶叶中的一道门槛,是独属于内质丰厚的茶叶才会有的忧思。

若不是出汤太快,这丰厚内质一触即发,可不就过量,影响了茶汤的正常发挥么!

除了产区,制茶师傅的工艺,是助力一位学霸成长的“好老师”。

茶青内质丰厚,可离成为成品茶,还有漫长的征途需要走。

虽说白茶的工艺简单,在外行人的眼中,不过萎凋烘干而已,但“好老师”对学生的帮助是极为重要的,再好的苗子,没有人帮助拨乱反正,也只能落得个伤仲永的下场。

制茶师傅,便有着这样一双妙手,茶青在他们手下收敛芬芳,散去的水分苏醒了茶叶中的酶物质,从此陈化之旅开启,在蜕变的道路上一路前行,留下清香满溢。

日光萎凋,将茶青原本高扬的茶香催发得更加张扬。

他们将茶青薄薄地摊晾在水筛上,需要一片一片均匀薄摊,以能见到水筛底部的厚薄程度最佳。

借助日光的照耀和空气中的对流的日光萎凋,能促进含氮化合物的生成,芳樟醇氧化而增加茉莉酮等物质,茶叶原本纯然的嫩香清香,开始有了花香竹叶香的纷跌变化。

日光萎凋,将茶青原本丰厚的内质保留得更为完善。

不同的光子,会改变光合产物在茶青中的分配比例,根据陶汉之和吴庆东学者的研究,蓝紫光促进氨基酸的合成,水浸出物的含量增多,这些成分对茶多酚合成有抑制的作用。

日光的帮助,茶氨酸和和芳香物质的相互作用增强,好茶的香清甘活,阳光占了五分力气。

若不是制茶师傅的劳碌,时时关注着温度,湿度,风向,时间,摊晾的厚度,离地的高度,紫外线强烈程度,他们因为这些指标不断奔走,不断翻看着叶片的萎凋情况。

只有这样尽职尽责的“好老师”,才能教导出优秀的“学生”

当茶青成为内质丰厚,茶香更上一层楼的白茶,保证沸水快出,是对它一身清香的尊重,你眼中的洗茶水,其实是好工艺带来的奢侈烦恼。

“怎样的茶叶,五秒出汤是洗茶水?”

是那些来自平地陈杂茶园的劣茶,是海边强晒勉强生存的海边茶,是来自外省,温光水气土都对不上白茶生长条件的外地茶。

也是那些懈怠懒惰的制茶师傅们,手中糟蹋而出的渥堆白茶、高温烘干的白茶。

这些原本就内质不足,或是被消耗了不少内质的茶叶,即使迎面沸水,这较短的时间下,也难以挖掘出它们的残余的一点点内质,快出冲泡,可不就是“洗茶水”么!

茶商宣扬自己不如意的茶叶,自然要用手段将它们的缺陷修饰,闷泡、温水泡、煮茶,便成为了这些劣茶伪装自己的好手段。

闷泡,久久浸泡出茶叶内部的一点点滋味;温水泡,生怕茶叶的异味被茶友察觉;煮茶,原本是老白茶的好搭档,如今也变成了轰炸茶叶,拧尽劣茶最后的一点精华的方式。

在购买了这些劣茶的茶友手中,劣茶对上好茶的正确泡法,便像是遇上卸妆水的浓妆路人,一经洗刷,真正的模样便暴露无遗。

茶友自然不信自己上当,只能安慰自己,把“正确”打成“洗茶水”,自欺欺人信以为真,成为了错误冲泡方式的簇拥者和信徒。

从此,再也容不下真正的好茶,也接受不了真正的冲泡方式。

每一个用沸水快出水的人,

好茶,沸水,五秒。

这三道工序,共同点缀了一杯香清甘活的绝妙茶汤。

若你尝到的是“洗茶水”,定要先扪心自问,这茶,究竟来自何处?这茶的工艺,究竟如何,这水温,是否已经到达了100°。

只有内质不行,产区不行,工艺不行的茶叶,才会在五秒出汤的试炼下狼狈退场,留下一点平平无奇的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