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12点之后,基本上2小时一醒,我们试过延迟响应,一开始的时候哼哼唧唧,然后越哭越大声,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只好喂奶了。”

     「延迟响应」可能是在家长们在尝试解决宝宝频繁夜醒的时候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但是因为使用不当,「延迟响应」很难达到家长预期中的效果。

      今天的这篇文章会和大家一起聊聊关于「延迟响应」的错误使用示范。希望别人入过的坑,咱们就不要再入啦。

               

原创:又妈来啦原创:又妈来啦

     不理宝宝

     并非延迟响应的本质

    延迟响应绝对不是随意的把宝宝放在那里,对他们的哭声置之不理,寄希望于他们哭哭就睡了。正确的延迟响应其实是给家长在响应宝宝哭闹之前的一个评估分析机会

 

    这个过程被育儿大师特蕾西称作S.L.O.W down,即 「慢下来」。通过暂停(Stop)、倾听(Listen)、观察(observe)对宝宝哭闹原因进行判断并采取行动(What’s up?)。

      当面对宝宝哭闹的时候,家长们的本能反应会是:紧张、焦虑、不知所措。在这个慢下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问问自己下面这些问题,帮助自己排查宝宝哭闹的原因

1.房间温度、适度是否合适(睡眠宏环境的排查);

2.宝宝有没有拉臭臭、穿盖是否合适(睡眠微环境的排查);

3.宝宝白天小睡情况怎样,会不会过度疲劳/睡的过多(作息情况排查);

4.上一次喂奶是什么时候,白天进食情况如何(喂养情况排查);

5.最近家里是否有发生一些重要的变化事件,比如搬家、换主要照顾人、妈咪去上班(宝宝情感需6.求排查);

6.宝宝现在的哭声和他平时的哭声是否有明显不同(身体健康因素/疾病情况排查);

7.宝宝就寝时候是怎么入睡的(睡眠习惯/依赖的排查);


   睡眠能力不足

   延迟响应无法见效的根本原因

 

   “就寝的时候,宝宝需要抱走走来走去,才会睡。”

   “我会躺在床上喂奶,直到他完全睡着。”

   ”一般都是抱着睡着了,再放到床上。”

   

   宝宝就寝时对高强度安抚方式的依赖(睡眠习惯/依赖),是延迟响应无法产生效果的一个根本原因

  宝宝的睡眠能力分成两部分:入睡能力(fall asleep)和保持睡眠状态(keep asleep)。我们知道,在整夜的睡眠过程中,其实每个宝宝都会经历五六次短暂醒来的情况,所以保持睡眠状态的能力夜可以被理解成”再次入睡能力”。

    在这两种能力当中,入睡能力,也是大家常说的就寝时自主入睡的能力,相对更容易被习得。

如果把让宝宝在就寝阶段,自己去睡的难度比做成10以内加减法的难度,那么保持睡眠状态,在短暂觉醒之后可以自行入睡能力的习得难度则相当于100以内四则混合运算的难度。

    当宝宝在入睡的时候还依赖抱睡、奶睡这些非常强烈的安抚方式,他们真的没办法在夜醒的时候脱离家长的帮助自己去睡,即使某次延迟响应产生了效果,那也完全是「碰运气」。

毕竟在读书的时候,谁没蒙对过几道超难的加分题呢。

 尊重宝宝

 别让宝宝瞎哭

不少家长在给宝宝做睡眠引导的过程中,表现的非常随意。一看到有人在育儿群分享自己通过“延迟响应”而改善了宝宝睡眠问题的言论,就会变得跃跃欲试。这和老人家们容易轻信小区大妈们的「过来人经验」并没有什么不同。

哭一哭就睡的,和不复习也能考满分的都属于「别人家的娃」。

如果宝宝的睡眠能力不够(入睡的时候还有强安抚的依赖),同时还存在睡眠基础的问题(作息、喂养、睡眠环境、身体因素、情感需求),延迟响应不但不哭了很久都无法改善夜醒的情况,还有可能使夜醒时间点更为固化,安抚难度更大。

先基础、后习惯;先入睡、后接觉。和小伙伴们共勉。


愿妈咪和宝宝都能好好睡觉~愿妈咪和宝宝都能好好睡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