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育儿

对孩子“太讲道理”的父母,后来都后悔了

​​文 | 小树妈妈

来源公众号:天空树

1

树妈平时很少追综艺节目,但跟孩子有关的总是忍不住会多留意一下。

最近在看一档叫《放学后》的真人秀,里面挺多小细节都挺有共鸣感的。

特别是里面有段妈妈陪女儿写作的场景,简直不能再真实。

女儿写完数学口算题递给妈妈检查,妈妈问女儿:“你自己要不要再检查一次啊?”

女儿伸着懒腰答“不要。”

妈妈又问女儿错了怎么办?女儿:“我想肯定不会错的。”

妈妈一边检查一边跟女儿说:“错了的话,你要再做一篇哦~”

女儿明显有点紧张了,凑过去说“不行。”

做父母的朋友应该都能猜到,女儿作业真的出了错。

妈妈让女儿先改错,然后再做一篇口算题时,母女大战爆发了。

女儿嘴巴嘟得老高,嘟囔着“不想做”。

妈妈还想耐心讲道理,反复问女儿:“为什么不想做?”,“咱们不是说好了吗?对不对?”

女儿的情绪却说来就来,哭着嚷嚷好几遍:“就是不想做”,还扔掉了笔。又哭着质问:“为什么错一道要再补一篇?”

妈妈此时还试图讲道理:

“咱们说了的,我让你检查一次,也说了的,如果不做错,我们就可以做下面的,如果错了一道口算题,就要再多做一篇。”

见女儿还是撅着嘴坐着,孩子姥姥跟着帮腔:“茼茼,妈妈都是为你好”。

妈妈也有点被女儿态度惹生气,声音提高:“不想学了,是不是!?”,甚至拽着女儿,告诉她:“那你出去!出去!”

女儿则是挣扎着,不出去,就是不出去!两人在门口僵持。

其实这种场景,在咱们生活中再也常见不过。

父母耐着性子跟孩子讲道理,说了半天理由,孩子还是不领情,想不通,甚至委屈巴巴哭得梨花带雨。

磨了无数遍嘴皮子,见孩子冥顽不灵,父母的脾气也跟着控制不住。小问题变成大争吵,以两败俱伤告终。

难怪思想家卢梭会说,世界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讲道理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但如果这个道理是孩子理解不了的,或者是他从心里抗拒的,那结果必然是:

“讲也讲不听,听也听不懂,懂也不会做,做也做不好”。

2

曾经有个很火的节目叫做《变形计》,有一期节目中,城市男孩子豪的爸爸,可以说是“跟孩子讲道理失败”教科书级案例。

子豪爸爸是一名律师,他跟妻子两个人都素养颇高,家境看上去也非常不错。

不过最操心的事儿,就是儿子子豪太爱玩电脑游戏,不跟他沟通。

所以他抓住机会就跟儿子讲道理:

“你知不知道打游戏是错的,经常打游戏是错的。”

儿子答:“嗯,我知道。”

但是爸爸还是大道理讲了一通:

“打游戏前提条件,有个基本原则,是学习必须得搞上去……

学生的主业就是学习,不是打游戏,打游戏只是一个娱乐……

学习搞好了你搞个副业娱乐娱乐,像游戏这东西,不能上瘾的,上瘾的话会跟抽鸦片一样……

玩物丧志,游戏上瘾了之后班也不上,钱也不挣…………”

父亲的话,句句在理,但儿子子豪只是坐在一旁偶尔“嗯““啊”的答应着,等父亲说完,又马上回房间打游戏,说教丝毫不见效果。

子豪被送去农村家庭参加“变形”之后,子豪爸爸和妈妈迎来了农村女儿小缘。

面对“新女儿”小缘,子豪父亲还是大道理不离口。

餐桌上他问小缘的爱好是什么,小缘可能没听清,就说了自己想当警察。

子豪爸爸马上接口:“你要当警察也可以,你朝着这个目标往前走,你像爸爸在高中的时候,就想着当律师,怎么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定一个目标……”

整餐饭的时间,爸爸都在给小缘讲“定目标”的道理。

小缘在事后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他那种感觉就是,律师在跟犯罪者说话……”

还笑着说:“真的是挺像唐僧在念经的,然后孙悟空就装作在听的样子。”

而爸爸在事后接受采访时,则很满意这次交谈:

“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无论我跟她说什么,讲些什么大道理,她都能听得进去。喜欢听,这个挺欣慰的。”

从这个小片段中,似乎可以理解为什么无论父亲说什么道理,儿子子豪都只是沉默,却没有改变了。

小缘只是听了一顿饭的“道理”就感觉像被唐僧念经,像被警察审讯,而子豪却是从小到大听了十几年。

子豪爸爸在说这些道理的时候,更像是完成了自己的一场脱口秀,并没有设身处地的与对面的孩子在沟通,更没有发生情感交流。

大道理不错,但都因为这种没有交流的态度,成了父母的一厢情愿。

孩子应对这种说教,也找到了自己应对的方法,那就是“左耳进,右耳出”,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不仅没有听进去父母的道理,反而心与父母离得更远。



3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孩子只能从自己出发看世界。”

教育专家孙瑞雪老师的观点,说得更通俗易懂:

孩子是通过感受来认知的,切断孩子的感受直接给孩子讲道理,即使把道理讲一万遍,孩子也听不进去。

跟孩子,不是不可以讲道理,而是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会让孩子接受。


三个基本条件是“:姿态”、“时机”、“方法”。

“姿态”上要保持柔软

我们父母在孩子们面前,特别是孩子理亏的时候,其实是比较容易强势起来的。

咱们开头提到的《放学后》母女大战,最初就是因为妈妈讲道理的时候是不容置疑的语气,忽略了孩子感受。

这件事儿还有后续,后来妈妈主动拉起孩子的手,坐在椅子上,跟孩子说:“咱们都不发脾气了,好好说好不好。”

还主动跟孩子道歉和解:“刚才是妈妈没控制住情绪,以后你感觉到妈妈要发脾气,你提醒妈妈一下。”

母女也达成共识,以后女儿做完题目,要好好的仔细检查。两人都破涕为笑,刚刚的怒火也烟消云散。

很多事往往就是这样,孩子不是不听道理、不讲道理,而是遇到父母咄咄逼人的姿态时,会本能的变得非常抗拒,顶嘴、沉默、哭闹也就随之而来。

父母柔软下来,孩子才能跟着柔软下来。

➤“时机”上要等待孩子平静下来

孩子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是很难听得进去任何话的。

其实不仅是孩子,我们每个人情绪激动的时候,都会缺乏理性。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渥夫博士把这种状态叫做“婴儿自我”。

当一个人面对太大的压力时候,会很容易退化成一个不愿意承担压力、缺乏判断是非对错能力的婴儿。

那个他哭闹嘶吼,烦躁不安的时刻,孩子需要的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大道理,他只是急需一个情绪的出口。

他需要父母接纳他的情绪,站在他的身边,给他一点支持和安慰。

等孩子平静下来,能够理性思考问题的时候,去多听听孩子是怎么想的,多给孩子为自己辩解的机会。

这样跟孩子沟通起来,效果会好很多倍。

➤“方法”上要灵活多变

我们常听到很多父母会对孩子念叨:

“你要勇敢啊”

“别那么计较啊”

“见到人的时候大大方方的啊”

“你参加集体活动要积极一点,别再一旁干看着啊”……

其实这些都跟子豪爸爸的“唐僧式”讲道理是一样的,孩子是很难通过这种说教变好的。

父母想让孩子明白道理,不妨帮孩子提高他的能力,以身作则,带动孩子来进步。

比如多开阔眼界、多给他提供好书增长见识、多参加体育运动、多给孩子正面鼓励、多尊重他肯定他……

很多道理,当孩子在父母身上看到了,在他的生活中体会到了,不用多说教,自然就会有大方、自信的气质。

让孩子亲身体验道理,带孩子去体验和感受,并把道理总结出来,更容易让他们记忆深刻。

比如我们很多人可能会跟孩子说过,妈妈怀你很不容易,妈妈很辛苦。

但孩子太小,无法理解是怎样的不易。

兰州有个幼儿园就搞了一次活动,老师把气球装在了孩子的衣服里面,让孩子装着是肚子。

孩子们无论吃饭喝水,还是上厕所睡觉,都要带着。借此让孩子们体会到妈妈怀胎十月、挺着大肚子的不易。

好多孩子都极小心的呵护这个气球,给气球念儿歌,念古诗,感叹到原来妈妈怀孕时这么不容易,都表示回家要跟妈妈说辛苦了。

孩子们都是很聪明的,他感受到了,体验到了,不需要父母经常念叨,他就能自己总结出其中的道理。


4

我们有个成语,叫做“通情达理”,教育孩子上可以换一种解读方式:

当我们遇到事情,可以先与孩子共情,与孩子建立了情感链接的时候,再跟孩子讲道理,孩子才会愿意接受。


父母注意了“姿态”、“时机”、“方法”,与孩子之间的“情”就通了,“理”也就顺了。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通情达理”的父母。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

标签: 孩子

近期文章

到连云港和镇江,一定要尝尝的那些美食

​​#旅途中的美食#期待了好久… 阅读更多

4 年 ago

外卖我只想吃这只鸭!

​​ 每当临近下班的边缘 肚子… 阅读更多

4 年 ago

穷人养的起柴犬吗?配吗?

​​很多人都觉得养只柴犬是身份… 阅读更多

4 年 ago

柴犬幼犬都有黑口罩吗?能褪掉吗?

​​最近有家长和我反馈说买柴犬… 阅读更多

4 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