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讲讲一些永不过时的育儿智慧,比如相信孩子,陪伴孩子,让孩子试错,与孩子一起成长,家长照顾孩子也要有自己的时间与空间。可以说,我们当今的科学育儿观都是以此基础发展而来的。而这些智慧均来自于著名的儿科医生,美国人本杰明-斯波克。(Benjamin Spock)他的著作《婴幼儿保健常识》在美国常年是畅销书,已经卖出了5000万本,并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
美国历史上曾有两个历史事件深深地影响了美国儿童的出生率和养育率:分别是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和二战。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45年结束,美国人的生育率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潮,在1946年到1964年间,有超过7600万的婴儿出生。
在1900年代的育儿观念是要孩子顺从和分离。在1928年,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孩子应该被当作大人来对待。母亲要给孩子制定严格执行的成长计划,孩子哭了就让他哭,让他自己哭累了再睡去。在1930年的《行为主义》一书中他曾写道:
「不需要亲孩子也别抱,别让他们坐在你的膝盖头,如果一定要亲孩子,亲他们的额头,然后说晚安。」
斯波克医生提出了一种解然不同的育儿观念。他认为,孩子生来具有某些本能和能力,好的育儿是要家长在孩子每个发展阶段陪伴,与他们一起成长。
他也认为,家长需要相信自己,其实每个家长都会或多或少知道如何养育孩子,人们在华生提出行为主义前,照样把孩子拉扯大,让孩子茁壮成长。家长们应该把做家长这事儿当成一场探索之旅。
斯波克医生生于1903年的纽黑文,父亲是一名律师。因为家境优渥,他上了精英学校,后来去了耶鲁深造。在耶鲁大学,身高六尺四的斯波克作为划船队的一员,代表美国参加了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并获得了金牌。
后来转去了哥伦比亚的医学院,并以第一名的成绩在1929年毕业。在儿科医生训练与学习中,斯波克认为儿童的情感发展不被大家重视,也因此额外修习了心理分析。
二战期间,斯波克加入了美国海军的医疗队,并著作《婴幼儿保健常识》,退伍后去了明尼苏达大学,匹兹堡大学和西储大学当老师,并自此以后活跃在各大媒体上普及育儿观念。
当然其实也有很多人批评斯波克医生的育儿观念。有人认为他的育儿观念过去放任,也有人认为,他忽视了父亲的作用,给母亲设置了过多的养育期待。其实,在他的那本《婴幼儿保健常识》第二版中,他开始重视父亲的作用,不再强调母亲,改用中性的词汇「家长」。
斯波克医生的最大贡献,是在那个行为主义大行其道的年代,提出了对孩子的爱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梦想着这样的一个世界 :孩子有机会被爱,也有机会自己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