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妈咪

有位妈妈在网上发帖子求助,因为她在孩子练钢琴的时候批评孩子没练好,没想到孩子给她来了句:“有本事你来呀!”

作为父母,听到孩子说这种话,恐怕一瞬间会不知所措。因为这句话里,有孩子对父母的反抗,也有孩子对父母的轻蔑。

遇到这种情况,大部分父母能想到的应对方法就是压制:“我是你妈,你得听我的!”

但这个办法,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把问题复杂化。

以前看过一个电视剧忘了叫什么名字,只记得一个妈妈和儿子越攒越深的矛盾,和逢见必吵的名场面,饰演儿子的脚胡先煦,饰演妈妈的是梅婷。

 两个人吵架,孩子经常说:

“你就看不得我高兴是不是,我只要一开心你就来说我。”

“我做了什么丧尽天良的事儿让你如此的大惊小怪。”

“你凭什么管我!”

妈妈经常说:

“你要是能自觉自律我用的着大惊小怪吗?”

“我是你妈,我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你好!”

“就凭我生了你,就凭我是你妈!”

两个人因为什么吵起来的变得不重要,所以也从来没有得到解决,只是在吵架中互相发泄情绪,加深彼此的矛盾。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双方的不理解,而且双方认定彼此都是不可理喻的人。

其实,父母和孩子,都不是啥子,都是正常人的思维,没有那么多人无理取闹不可思议,只要双方都能跳出彼此的身份来看待对方,不再以”爸爸妈妈“和”孩子“的身份自居,就会发现其实很好理解。

就像剧中这个儿子倾诉的那样:

“我为什么上课睡觉,因为我累,你给我报了那么多有用没用的兴趣班,我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我为什么打游戏,因为我现实生活中一个朋友都没有,一个都没有!我为什么逃课,因为我所有的努力你都看不见,在你眼里我一无是处,连个‘屁’都不是!”

而母亲的不解,也可以从她的话中体现出来:

“我把公司都扔了跑到这里陪着你是大惊小怪?你上课睡觉、天天打游戏、逃课,我还叫大惊小怪?你要是能自觉自律,我用得着大惊小怪吗?”

这里其实想对父母们说一句话,作为家长,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太多了。

要好好听老师的话,要好好学习好好写作业,不要玩儿游戏,要有礼貌,要有丰富的兴趣爱好,要好好吃饭多做运动……

哪一条都没有错,哪一条都是为了孩子好。

但是我们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作为成年人,这些要求都达到了吗?

工作做的足够好吗?娱乐休闲时间比孩子少吗?礼貌待人搞好人际关系有做到吗?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技之长吗,有好好吃饭好好运动吗?

我们没有。

但是我们却要求一个孩子全部都做到,做不到就是孩子有问题,就是孩子没努力,这对孩子来说公平吗?

所以说,孩子这句“有本事你来呀”,就是对这种现状的懵懂反击。

他感觉到了委屈,感觉到了不服,但是他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只能用这样一句冒犯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前段时间在短视频平台上听到一位考研英语老师刘晓燕说的一句话,虽然激烈,但是很有道理。

她说:“我女儿一直是我老公在带的,他每天对孩子要求太多了,吃饭不许吧唧嘴,看电视的时间一周一次不能超过30分钟,钢琴每天要练够一个小时,考试要考100分……你不要对孩子要求太多,因为你不配。”

这是这位老师、妈妈,对其他家长的诚恳建议,语言可能偏激,但是说的何尝不是大实话。

换位思考,你在孩子的位置上,能够比她做的更好吗?

孩子从出生开始,每时每刻都活在父母的要求之下,而且很多父母总是时时刻刻在纠正孩子的行为,这样不对,那样不行,这让孩子活得太累了。

我有一次在餐厅吃饭,旁边是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和姐妹聚会聊天。

我全程都听到,这位妈妈在对孩子说“不”,孩子没有一个动作不在妈妈的监督和指导之下。

本来孩子听着妈妈和其他人聊天就很无聊,他坐在椅子上如坐针毡

孩子扭来扭去,妈妈吼他,“一直动什么动,能不能好好安静一会儿。”

孩子开始玩儿餐具,妈妈把餐具拿走,“别动这个,一会儿给摔了。”

孩子喝果汁,妈妈让他不要把果汁在自己的碗里和杯子里倒来倒去……

孩子想要手机,妈妈不给……

孩子说想回家,妈妈生气……

虽然妈妈的要求都没有错,但是我觉得这个孩子特别可怜,他就像一个被带上紧箍咒的孙悟空,而且一举一动都会换来妈妈的咒语。

当我们用全面的,细微的,海量的要求和标准来管孩子,那么孩子面对的,就像是甲方提出的无数需求,心力交瘁。

而且这样的阻止式、禁令式的要求,会让孩子感到深深的挫败,让孩子觉得为什么我所有的努力爸爸妈妈都看不到,为什么我做所有的事情都没有用,为什么我一开心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来阻止我。

所以说,父母不要对孩子要求太多,十全十美毕竟太累了。

可能有的父母会说:

我没有办法做到100分,是因为我把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了,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孩子做到100分,难道我付出了还要被这样看不起吗?

这就是一种思维定式了,没有人逼着父母们,把自己人生未来的重心全部放在培养孩子上,你明明可以去继续经营自己,为什么自己不去努力,而要去监督孩子努力呢?

父母对孩子的榜样作用,其实更能对孩子起到激励效果,当父母很优秀,并且给孩子呈现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状态就是一直不断进步,不断向上的,那么孩子自然也会成为一个努力的人,不断要求自己进步的人。

可惜的是,有的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逼着孩子努力,自己却不愿意亲自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