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时节

当母亲十月怀胎生下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的时候,此刻的你,内心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是觉得终于"卸货"了,可以轻松了?

还是觉得责任重大,却不知道怎么样去做呢?

内心中或许有开心、茫然,或者更多的是看着这个小宝贝却搞不懂他(她)怎么样的反应是正常呢?

身为新手父母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有幸你来,不负遇见

第一个当然是妈妈的身心状态,妈妈的身心状态散发出来的能量会传递给孩子,因此刚生完孩子的妈妈们要吃好睡饱,心情愉悦,养足能量,才有精力照顾好宝宝。

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案例,妈妈太焦虑,身心不稳,导致刚出生的宝宝只睡不吃,医生检查之后又没问题,直到妈妈知道可能是自己的状态影响宝宝之后迅速调整,宝宝才恢复正常的吃奶。

相见时节

第二个就是要懂得新生儿的一些反射动作。什么是新生儿反射动作呢?新生儿反射行为代表什么呢?

胎儿通过产道挤压后形成身体第一层的感觉接收架构,即感觉通路,大部分属于触觉系统,遍布于全身肌肤表层、内脏、肌肉和骨骼。

但是这一层感觉通路其实还没完善,许多神经细胞还在生长,细胞之间的神经网络也尚未连结起来。

身体上有很多感觉,新生儿是感受不到的,因此,他(她)也控制不了大部分的身体行为。

新生儿有许多身体动作其实是属于脑干、脊髓和小脑的反射动作,包括手脚的乱动、手指的紧握、吸吮反射、惊吓反射等。

因为脑部的大部分功能都还不成熟,所以,直接接管肌肉、运动神经和生存本能反应的各部位脑组织会不规律放电,造成无意识的身体动作或抽动。

因此新生儿反射行为代表大脑皮层未发育成熟,通过新生儿特殊的作息运作(睡眠时间长)、充足的营养(母乳为佳)和充分的按摩抚触、亲子间的温柔对话、拍嗝、逗弄、眼神对视、摇抱、晃动等触觉刺激,身体各部位的功能会随着脑细胞的增长和触觉网络的形成,由内而外逐步成熟。

等待时节

了解了什么是新生儿反射动作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新生儿一个月前应出现的反射动作有哪些呢?有哪些新生儿反应呢?

新生儿一个月前应出现的反射动作有:吸吮反射(碰嘴边会出现侧转吸吮动作)、踏步反射(抱起直立时会踏步)、惊吓反射(受到惊吓时,四肢向外张开)、颈部强直反射(脸侧一边,颈部崩紧,不能放松)、脚弓趾张反射(触摸脚底会脚弓趾张)、侧脸反射(碰脸颊会出现侧脸动作)、盖脸反射(拿东西盖住脸部时,会不停晃动头和手,直到把东西弄掉)。

新生儿反应包括吸吮、微笑、惊动、哭闹、高频率吃睡与排便、静态的视听辨识。

新生儿反射行为没有出现就意味着大脑功能的发育在胎里是未发育完善的,那么父母们就需要留意孩子的成长到了哪个阶段,该怎么样帮助孩子成长。

我们知道了新生儿一个月前应该出现反射动作和新生儿反应有哪些,面对新生儿出现的行为就能看明白,对于未出现正常的反射动作的宝宝家长也不用太焦虑,虽然胎儿的脑细胞的增生、分裂和迁移多在出生前完成,然而脑细胞之间的复杂连结网络83%要到出生之后才会明显地发展起来的,因此通过足量针对性的感统训练是可以让孩子长得很好,甚至超龄发展的。

另外,1岁以前孩子的生理优势是最强的,1岁前受损的网络也能很快再被修补完善,哪怕孩子出生时状况非常的糟糕,请不要放弃任何一个1岁以前的孩子。

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 新生儿反射动作也会随着脑功能的逐渐成熟--各部位肌肉、骨骼与脑部的连结变多,身体逐渐变得可以被控制--反射动作慢慢地消失。

通常这些反射行为的消失,会出现在婴儿出生后3-5个月之间。

如果6个月以上的婴儿还存在大部分的反射行为,例如:一周岁时,手掌手指还无法自由开合;8个月时,上肢或下肢无法随意识或情绪抬起或放下。

那么,显示该婴儿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并没有得到充足的感觉刺激,尤其是触觉刺激,大部分的感觉通路是未被建立的。

有些孩子在1岁内感觉刺激特别缺乏,一岁之后常常不自觉地踮脚尖走路或跑步,有的会不自觉地随时保持双手紧握,还有的会在受到惊吓时,四肢向外张开而大叫。

这些现象就是脑功能未成熟的表征,家长需要尽早帮助孩子弥补足量的感觉刺激,尤其是触觉刺激,否则会影响孩子后续的成长发育。当你发现孩子有这样的情况,请尽快到离你最近的惠心千爱感统测评中心找教保师测评,进行足量针对性的感统训练。

有些新手父母不懂得新生儿的一些反应,觉得孩子很好带,吃饱睡,睡饱吃,都不用妈妈操心,还有时间玩手机聊八卦,也不懂得从孩子出生之后就要开始和孩子互动,亲子间咿咿呀呀地愉快对话、逗弄孩子,打开眼睛感受光线、感受人脸和辨视人脸的机会,孩子的视觉感官发展就慢,语言刺激就不足,影响孩子很多的能力发展。

所以,建议孕前就参加惠心千爱感觉统合教保师课程的学习,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01    该图片由PatriciaAlexandre在Pixabay上发布​​​​